截至9月末中國外債7708億美元 短期外債占比74%
截至2012年9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7708.33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其中,登記外債余額為4713.33億美元,企業間貿易信貸余額為2995億美元。
從債務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為1980.17億美元,短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為5728.16億美元,其中,企業間貿易信貸占52.29%,銀行貿易融資占21.12%,二者合計占短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的73.41%。
從債務人類型看,登記外債余額中,中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2295.79億美元,占48.71%;外商投資企業債務余額為1455.78億美元,占30.89%;外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533.16億美元,占11.31%。
從債務類型看,登記外債余額中,國際商業貸款余額為4049.21億美元,占85.91%;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余額為664.12億美元,占14.09%。
從幣種結構看,登記外債余額中,美元債務占77.45%,日元債務和歐元債務分別占7.27%和7.30%,特別提款權和港幣等其他外幣債務合計占比7.98%。
從投向看,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登記中長期外債(簽約期限)余額中,主要投向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占比分別為28.92%、14.01%和7.36%。
2012年1-9月,新借入中長期外債309.87億美元,償還中長期外債本金234.26億美元,支付利息17.49億美元。中長期外債項下凈流入資金58.12億美元,同比下降48.14%。
附:名詞解釋及相關說明
關于外債期限結構分類。
按照期限結構對外債進行分類,有兩種分類方法。一是按照簽約期限劃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債為中長期外債,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債為短期外債;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劃分,即在簽約期限劃分的基礎上,將未來一年內到期的中長期外債納入到短期外債中。為便于區分兩種分類方法,本新聞稿在中長期外債和短期外債后分別以簽約期限和剩余期限注明分類方法。
企業間貿易信貸
是指發生在中國大陸居民與境外(含港、澳、臺地區)非居民之間,由貨物交易的賣方和買方之間直接提供信貸而產生對外負債,即由于商品的資金支付時間與貨物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時間不同而形成的債務。具體包括供應商(如境外出口商)為商品交易和服務直接提供信貸,以及購買者(如境外進口商)為商品和服務以及進行中(或準備承擔)的工作預先付款。
銀行貿易融資
是指第三方(如銀行)向出口商或進口商提供的與貿易有關的貸款,如外國金融機構或出口信貸機構向買方提供的貸款。
與貿易有關的信貸
是一個較廣義的概念,除企業間貿易信貸外,它還包括了為貿易活動提供的其他信貸。從定義上看,與貿易有關的信貸包括企業間貿易信貸、銀行貿易融資、與貿易有關的短期票據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