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增資中投邏輯猜想 外匯占款意外驟減736億
12月2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數據顯示,1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185億美元,環比增加1.3倍,與此前公布的11月外匯占款意外大幅減少736億元仍然是背道而馳。
“結售匯數據還是無法解釋11月外匯占款的超預期下降。實際上11月份包括代客結售匯在內的所有數據都是一致的,只有外匯占款是異常的。1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185億美元表明個人和企業賣給銀行的外匯是185億美元,同月外匯占款下降736億人民幣說明所有金融機構賣出的外匯有100多億美元,這兩項加起來就是將近300億美元,這些錢去了哪里?”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發出疑問。
包括謝亞軒在內的一些人士認為,很可能是央行與中投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行了一些非常規操作導致11月外匯占款異動,例如央行對中投再注資,但這一說法尚無法得到證實。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則認為,11月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順差59億美元,小于185億美元代客結售匯順差,與企業、個人外匯存款下降是吻合的;涉外收付款順差59億美元小于當期局部國際收支順差(貿易順差+FDI),表明有外匯滯留境外;代客涉外收付款包括人民幣,在升值預期下對外付款中含一定的人民幣,因此涉外收付款中外匯順差沒有59億美元這么大,甚至可能是逆差,也只有如此才和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為負相吻合。
證偽“資本外逃”說
央行12月14日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11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人民幣25.719萬億元,環比減少736億元,而10月份外匯占款為增加216.25億元。
在美國推出QE3后資金流入新興市場壓力加大、人民幣連續觸及漲停以及香港金管局頻頻干預匯市的背景下,11月外匯占款不增反減,令市場人士大跌眼鏡,亦令“熱錢”大幅流出的猜測再度升溫,如申銀萬國就用“殘差法”測算11月“熱錢”流出391億美元。
但官方最新數據顯然不支持這種猜測。數據顯示,11月銀行代客結匯1366億美元,售匯1181億美元,結售匯順差185億美元。同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207億美元,遠期售匯簽約152億美元,遠期凈結匯54億美元,為7個月以來首次轉為凈結匯。
“(代客結售匯)順差實際上證偽了資本外逃的觀點,如果是資本外逃不可能有這么多結匯而且還是順差,同時這個數據證實了國際資本流入的觀點。代客結售匯數據與11月的市場狀況是相符的,這進一步說明了外匯占款數據的異常。”謝亞軒說。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亦認為,1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否定了熱錢大幅流出的猜測,代客結匯環比上升以及11月外匯存款下降也否定了有關企業結匯意愿不強的說法,同時代客收付匯順差否定了監管部門要求銀行將表外同業代付業務納入表內核算導致企業增加外匯支付的說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