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接盤平安突起波瀾 各相關方紛紛澄清
溢價接手匯豐控股(00005.HK)持有的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股權一事,令正大集團這家泰國企業(yè)暴露在閃光燈下。正大集團如何吞得下這727.36億港元的交易?有媒體刊登報道,認為資金來源存疑,并直指肖建華以及其控制的“明天系”。昨日,包括肖建華在內(nèi)的幾方發(fā)布聲明,進行澄清。
各方緊急澄清
“對于平安被牽扯進‘資金騰挪’一說,我們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所以迅速發(fā)出了聲明。”中國平安新聞發(fā)言人于昨日對《第一財經(jīng)(微博)日報》記者表示。
據(jù)《新世紀》周刊報道,在匯豐轉讓中國平安股權的交易中,第一筆152億港元資金中,有三分之一左右來自泰國國內(nèi),其余部分來自由肖建華領銜的中國內(nèi)地投資者。而肖氏的資金,主要來自其操控的幾家國內(nèi)城市商業(yè)銀行;同時該報道懷疑中國平安管理層為肖建華提供了“騰挪”資金。
作為事件的當事人各方,中國平安、正大集團以及肖建華分別于前日及昨日發(fā)布澄清聲明。
中國平安在聲明中表示:“一,公司收到的新股東的資料均為正大集團下屬子公司。二,公司管理層不管直接還是間接買賣公司股票均須依法披露。平安管理層絕對沒有參與此事。”
正大集團和肖建華本人幾乎同時發(fā)表聲明,指責上述報道失實。前者稱,“交易合規(guī)合法,資金來源正當”,“四家買方公司為正大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并且本項目以正大集團有限公司,其股東或其控制的企業(yè)的合法資金購買。”而后者則稱,肖建華“并未參與媒體所述正大集團與匯豐控股關于中國平安的股權交易,為上述交易提供資金更是無從談起”。
而上述報道中的“收購資金則主要來源于其(肖建華)掌握的三家地方城市商業(yè)銀行”也被“對號入座”,其中包商銀行已經(jīng)明確否認,另外兩家銀行尚未回應。
正大3年前的一項合作
此次媒體報道正大集團接盤平安股份一事,讓明天系再次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之中。
和“明天系”一直被認為在信托、銀行等多個金融領域擁有牌照一樣,在國內(nèi)保險圈中,也流傳著生命人壽、天安保險、華夏人壽這三家保險公司屬于“明天系” 地盤的說法。但從三家保險公司的股權結構來看,并無法直接判斷和“明天系”究竟有沒有關系。
而正大集團與上述三家中的生命人壽早在三年前曾經(jīng)擦出過火花。
本報記者了解到,三年前,正大集團便開始和生命人壽謀劃合作,當時被解讀為“雙方打算劍指城鄉(xiāng)壽險市場”。但該合作似乎進展并不明顯,除了發(fā)布幾個合作試點以外,就沒有了下文。時隔數(shù)年后,當記者就此事再次致電正大集團和生命人壽時,雙方對此項合作均語焉不詳。
而一位生命人壽內(nèi)部人士則對本報表示,該公司董事長張峻與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有一定私交。一個重要的例證是,2009年9月,張峻與謝國民在吉林長春簽署了合作框架協(xié)議,啟動了雙方合作項目。此后,謝國民還于11月率隊親赴深圳,與生命人壽方高層再次面談。
本報記者了解到,當時的這一合作,被稱為是“正大項目”,第一批試點放在湖北、江蘇,第二批合作試點為遼寧、北京等地,并希望后續(xù)將把此項目全面鋪開。多年之后再來看,這一項目的想法過于“一廂情愿”,即依托正大集團鋪設廣泛的銷售點和營銷人員,實現(xiàn)雙方客戶資源的共享。但事后的發(fā)展卻不盡如人意,合作似乎并沒有再繼續(xù)擴展下去,而具體原因并不清楚。
讓人頗感興趣的是,掌管規(guī)模如此巨大的正大“王國”的謝國民為何在一個不算很起眼的“項目”上親力親為?
“當時確實是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說是戰(zhàn)略性的合作,但形式比較寬松,再往下去就難以推進了,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合作,主要是缺乏合作的基礎。”生命人壽上述內(nèi)部人士如是對本報記者說,“‘張峻和謝國民有私交’一說也由此傳開。”
在本報記者采訪過程中,亦有來自不同方面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講述張峻與“明天系”實際控制人肖建華之間的關系,但多數(shù)無從考證。
不過有一組看似沒有關聯(lián)的業(yè)內(nèi)人士變動,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頗有玩味。那就是此前從新華人壽“跳槽”到生命人壽的三位高管楊智呈、高煥利和趙子良,除楊智呈此前就已出任生命人壽總經(jīng)理外,其余兩位如今也都已經(jīng)“貴為”總經(jīng)理,即高煥利任天安財險總經(jīng)理、趙子良任華夏人壽總經(jīng)理。而此兩家公司,又和“明天系”有著種種“朦朧關系”,只是此間股權關系如何,直至如今,也無從證實。
(本報記者聶偉柱、李靜瑕對本文亦有貢獻)攝影記者/高育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