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版環保稅方案上報 或跳過試點全國鋪開
權威人士透露,碳稅未納入新方案,環保稅傾向于跳過試點全國鋪開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已將修訂后的環保稅實施方案上報國務院。
記者獲得的上一版未披露方案顯示,碳稅并未納入該方案,僅納入二氧化硫、廢水等兩項污染物,且傾向于跳過試點直接全國鋪開。
一位國稅系統的權威人士告訴記者,新方案已獲得財政部門、環保部門的認可,相對于上一版方案改動不大,主要是強化了各部門間協調。
在稅率設定方面,上述權威人士不愿透露稅率區間,僅表示將實現從排污收費向環保稅的“平滑過渡”。
圍繞企業普遍關心的最低稅率水平,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蘇明、許文兩位研究員曾建議,廢氣為1.2元/污染當量,其中二氧化硫為1.26元/千克;廢水為1.4元/污染當量,其中化學需氧量為1.4元/千克。
環保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王金南認為,環保稅對燃煤發電、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的稅負可能相對較重,在一定程度上將使工業制成品、能源、原材料價格上升,也會影響到消費品價格。
在“分步走”和“一步到位”的路徑選擇上,上述權威人士告訴記者,“分步走”方案曾被提出,即稅種、稅目成熟一個推一個,先試點再推向全國,但該方案并未獲得通過。
據稱,反對者認為,稅制改動不宜過于頻繁,且稅改宜全國一步到位,應堅持稅收的地區中性和行業中性原則,不能對全國性市場的公平競爭產生干擾。
在征稅對象方面,上述國稅系統的權威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間新增的強制減排污染物氨氮和氮氧化物,以及近兩年呼聲較大的污染物重金屬,由于征管技術不成熟,并未納入環保稅方案。
對于碳稅未納入本次環保稅方案,一位參與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課題的環保專家分析道,一是碳與能源密切相關,與環境污染并不直接相關,有人認為放在環保稅之下并不合適;二是我國的碳資產盤查、碳排放監測技術不成熟,也尚未設定碳排放總量并向各地區、各行業分配,無法確定各企業的碳排放基數及其應稅額;三是地方政府擔心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將限制經濟增長。
該專家預計,隨著“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將為開征碳稅提供條件。
不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認為,當前碳稅已經具備技術上的可行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