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雨水澆田被收自然水費:鄉鎮財政窮則思錢
原本默默無聞的河南省邊緣小鎮黎集鎮,因一則“向當地百姓收取自然水費”的消息,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7月4日,中國網絡電視臺報道,黎集鎮農民用天上下的雨種田,卻被告知需要交納自然水費。
7月9日上午,《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趕赴黎集鎮采訪發現,荒唐水費背后,暴露出的是鄉鎮財政日益困難的窘境。
“創新”的灌溉水費
黎集鎮洪塘村村民張小杰告訴記者,2010年之前,當地確曾收取過自然水費,每人30元,但2010年后便沒有再收取。
同屬黎集鎮,與洪塘村相鄰的臥龍村村民趙文堂則透露,該村目前仍在繳納該筆費用,但收費方已經發生變化。2010年前,這筆費用由黎集鎮負責收取,2010年后,突然改由臥龍村委會集體收取后上交黎集管理處。
黎集管理處與黎集鎮政府無任何下屬關系,黎集管理處是固始縣水利局設立的一級水利管理機構,負責管理流經黎集鎮、石佛鎮等周邊7個鄉鎮的水渠與耕地灌溉收費。
石佛鎮與黎集鎮毗鄰,該鎮村民陳香紅告訴記者,目前該鎮仍在按照30元/人的標準收取灌溉費用。“從2005年到現在已經七年了。”
張小杰稱,黎集鎮也是2005年開始收費的,收費工作同樣不順利。2008年,時任黎集鎮鎮長曾垂有“創新”了收費形式,將水渠的灌溉收費工作跟農民的國家糧食補貼掛鉤,當地農民需要同時出示由當地鄉鎮開出的水費交迄條子,才能領到糧食補貼。
2010年10月,國內多家網站曝光此事,隨后,迫于壓力的黎集鎮取消了部分村莊的自然水費收取,并改為自愿繳納,即,如果想要使用水渠的水灌溉,就需繳費;如果不愿使用水渠的水,靠天上下的雨灌溉,就不收費。
水費標準爭議
記者采訪發現,關于自然水費,當地政府與部分村民之間有不同的理解。
固始縣水利局副局長葛昆對記者表示,固始縣收取自然水費,是由客觀因素造成的。
與河南省多數地市以種植小麥為主不同,包括固始縣在內的信陽市,卻以水稻為農作物,因此對灌溉用水的需求特別大。
為了保證固始縣的稻田用水,固始縣修建了遍布全縣的主干渠,并分別從梅山水庫、鲇魚山水庫購入了大量庫水,以供當地農民灌溉之用。
梅山水庫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按照安徽省物價局出臺的農村水利工程水費收取標準,固始縣水利局需要按照每百噸5.6元的價格,向梅山水庫繳納灌溉用水費用。黎集鎮與石佛鎮農民所用的灌溉用水,多來自梅山水庫。
但繳費標準的不統一和每年雨水量的多寡,引起了部分村民的不滿。
部分村民認為,固始縣水利局就應該按照每百噸5.6元的標準向村民供水;而且,遇上雨水豐沛的年份,村民真正用到梅山水庫的數量很少,應當適當降低費用。
當地政府則以設備簡陋和手續繁瑣為由,拒絕采用上述計算方法。當地村民由此認為,鎮政府有借此斂財的嫌疑。
一位石佛鎮村民算了一筆賬,按照全鎮4萬人計,石佛鎮每年能收取自然水費120萬元,而實際上,固始縣水利局每年收到的該筆費用僅為50萬元左右。
同樣的差額也存在于黎集鎮。固始縣水利局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2011年,黎集鎮向該局繳納的自然水費總額僅為5.7萬元,而如果按照2008年該鎮總人口七萬人計,當年該鎮可收取自然水費210萬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