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申通韻達等快遞員叫賣5毛一條快遞單
導讀:買賣快遞單已形成一個灰色產業,一筆交易量動輒上萬元甚至數萬元,有的網站還可滿足指定收、發貨地點等特殊需求,他們正在全國各地招募(銷售私人信息的)代理商、加盟商。
網站銷售的私人信息分別來自圓通、申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快遞公司人員在提供快遞服務的同時,還將收集到的公民個人信息明碼標價公開出售,并且形成了一個“灰色產業”。
“售快遞單,絕對真實!”如果你在搜索引擎輸入“售快遞單”,就會顯示大量專門銷售快遞單信息的網站。
記者打開一家名為“淘單114”的網站,按照網站上的QQ號,記者與“淘單114”客服人員取得了聯系。
“我們做這行很多年,信譽上有保證,老客戶一買就是上萬條。”這位網站服務人員介紹說,網站銷售的私人信息,分別來自圓通、申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可供所謂客戶進行選擇。
這位服務人員說,他們銷售的個人信息均來自快遞公司,包含收發貨人的聯系方式、收發貨地址、是否已掃描等內容,未掃描快遞單賣1元,已掃描快遞單中無收貨地址的賣4角,有收貨地址的賣5角。
記者調查發現,買賣快遞單已形成一個灰色產業,一筆交易量動輒上萬元甚至數萬元,有的網站還可滿足指定收、發貨地點等特殊需求,他們正在全國各地招募(銷售私人信息的)代理商、加盟商。
為了弄清究竟,記者用5角錢購買了一條發貨地為重慶市,收貨地為北京市昌平區的快遞單信息,上面詳細列出了收貨人的姓名、詳細住址和手機號碼。記者致電收貨人魏女士發現,快遞單上的各項信息全部屬實。魏女士向記者證實,當天確實有從重慶發出的快遞寄給自己。
記者以購買“快遞單”為由,咨詢了好幾位快遞員。有的快遞員同意以0.2元到0.5元不等的價格將手上的快遞單賣給記者,但均聲稱公司管得比較嚴,只能提供電子版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網店店主是購買快遞單信息的主力軍,快遞單交易源于網店的“刷鉆”需求,即通過制造虛假交易量來提高網店信譽。因為網店“刷鉆”形成的快遞單交易,卻為一些犯罪活動提供了方便。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