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云南白藥等農殘超標 被指僅冰山一角
“一般企業的藥材可能是從種植戶手里收來的,檢測不到位情有可原,但GAP基地的所有農藥應該是生產企業負責提供的,類似特安吶等企業出現問題,外界很難理解。”
中藥材含殘留農藥,九大知名藥企近日紛紛“中槍”。昨日,記者獲得的一份來自某環保組織的報告稱,包括同仁堂、胡慶余堂、云南白藥、天士力、特安吶等在內的九大藥企的65個中藥材樣品中,多達48個樣品含有農藥殘留,比例超過七成,樣品多涵蓋消費者日常食用的中藥材品種。
對于上述調查報告,胡慶余堂新聞發言人陳煒向媒體表示,在企業生產環節,不可能出現添加農藥的行為。而昨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云南白藥董秘吳偉,對方手機始終無人接聽,而同仁堂市場部負責人也以開會為由拒絕透露詳情。
調查報告的項目負責人對外表示,樣品經具有資質的獨立第三方實驗室檢測,含有禁用農藥甲拌磷的藥品包括同仁堂生白術、云南白藥當歸、張仲景沙參等,含克百威的有宏濟堂金銀花、胡慶余堂枸杞、特安吶三七花等。在26個樣品上,檢測出國家已經明令禁止使用在中藥材上的甲拌磷、克百威等劇毒農藥。不過,發布報告方以保密為由,拒絕向媒體透露檢測機構的名稱、來源與過程。
事實上,此次被曝出的農藥殘留并不那么簡單。根據報告,檢出的甲拌磷、甲胺磷、克百威、氟蟲腈、涕滅威、滅線磷六種農藥均為農業部明令禁止在中草藥上使用的農藥品種,甲胺磷更是完全禁止使用。既然國家明令禁止,藥企為何頻頻被檢出這些高毒農藥?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行業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中藥種植領域所暴露出來的農藥過度使用問題只是中國化學農業模式所暴露出問題的冰山一角。
該人士同時表示,國家雖下發過“禁令”,但這些高毒農藥在種植園林、中草藥時還有一定的使用,由于部分種植戶對蟲害防治缺乏科學技術,只能尋求這種高毒農藥,達到更好的殺蟲效果。“不過,藥企在生產環節不太可能出現添加農藥的行為,這么做風險太大,而且在制作過程中也有降毒,一般藥企在原材料進貨時,會檢測重金屬和普通農藥殘留,但不可能每種物質都能檢測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與眾多知名藥企不同,特安吶的三七種植基地為國家認證的GAP基地,被曝出高毒農藥殘留令外界不解。據悉,GAP是良好農業規范的縮寫,對農藥使用在內的中藥材生產各個環節有著近乎苛刻的規范。和藥品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規范一樣,GAP在中藥質量體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一般企業的藥材可能是從種植戶手里收來的,檢測不到位情有可原,但GAP基地的所有農藥應該是生產企業負責提供的,類似特安吶等企業出現問題,外界很難理解。”上述人士表示。
記者注意到,當前,我國沒有指定專門的中草藥農藥殘留檢測標準,所以企業一般按照農作物的農殘標準進行檢測。據媒體報道,GB2763-2005《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明確界定了各類農藥殘留的標準數據。但這些指標和歐盟等發達國家相比相差懸殊,僅在檢測項目上,歐盟設置了583項,而國內只有58項。各項數值上,國外也比國內嚴格得多,這也正是我國農產品出口屢遭農殘“碰壁”的一大原因。
(潘潔)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