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魏橋“鲇魚效應” 激發民資“創造活力”
新華時評
據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私營電廠比國家電網電價低三分之一”“魏橋是電力體制改革的小崗村”。近來,山東魏橋民用電廠供電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后熱度不減。好評背后是公眾對電力行業在價格和服務上的不滿,是社會對于打破桎梏讓民間資本活力充分涌流的強烈期待,是群眾對于進一步推進改革的真誠意愿。
隨著了解的深入,人們發現此前的評價有過高之嫌。魏橋民用電廠的低價電消費者有限,其工業供電與當地國電的工業用電價格并不存在太大區別。不過,魏橋多種性質電廠所激發的“鲇魚效應”,對當下一些地區和行業而言,仍然具有鏡鑒價值。
正如公眾所知,魏橋民用電廠的工業供電價格,與當地國有企業電力相比并不存在太大優勢,甚至還存在給居民供電輸送不到的情況。但民用電廠依然能夠將自己的富余電力銷售出去,當地企業也樂意成為民用電廠的客戶,這背后的原因,確實值得人們思考。
一方面,這表明市場存在著多樣化的需求,單一的市場主體通常難以包打天下,難以滿足市場的充分需要。應當允許市場發揮更加積極的資源配置作用和調節作用。另一方面,對市場的各個參與者來說,產品價格重要,服務同樣重要。正如魏橋一些工業企業所說,民用電廠能夠在他們需要時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這是他們樂意成為民用電廠客戶的重要原因。
魏橋多種電廠共同存在的局面,有著復雜的歷史原因。有些方面應該不能生硬地予以效仿,簡單化地一哄而上。但魏橋多種性質電廠的客觀存在也有力地證明,允許不同性質的多種市場主體存在,并有序參與到行業競爭當中,有助于形成良性競爭,從長遠看也有助于推動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從而推動一個地區和行業更加健康地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在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推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是中央的決策,更是社會的期盼。尊重市場規律,激發民間的創造活力,讓民間資本有序進入更多涉嫌壟斷的行業。這無疑是魏橋給我們最重要、最緊迫的啟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