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行長牛錫明:信貸資產證券化可期
“隨著信貸資產規模的不斷增長,現在應該開始考慮信貸資產證券化。”交通銀行(601328.SH,下稱“交行”)行長牛錫明昨天在“上海金融業聯合會二屆一次會員大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
牛錫明表示,近幾年,尤其2009年以來,中國金融資產增長迅速,信貸總量比2009年增加了25萬億元,而去年底人民幣信貸總量已經達到55萬億元。“預判今年新增信貸規模也不會低于去年,”他如是說,“再過幾年信貸總量突破100萬億元的可能性是有的。”
央行25日發布的《2012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據人民銀行初步統計,2012年3月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達到57.25萬億元,同比增長15.7%。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信貸是不是永遠按照現在這種模式發展下去。”牛錫明認為,現在應該開始考慮信貸資產的多元化,如何使信貸資產保持流動性。
牛錫明提出,現有信貸資產中有大量優質資產,這些資產的期限比較長,唯一缺少的是流動性,如果通過證券化來保持這些信貸資產的流動性,這對金融市場的發展、保持信貸資產的流動性,以及各家銀行經營的流動性都是有好處的。
而針對信貸資產證券化需主要解決的問題,牛錫明指出:一是風險問題,即隨著信貸資產證券化而擴散風險,所以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商業銀行應留有一定比例的信貸資產,而不應該把信貸資產全部賣掉;二是交易平臺問題,如果信貸資產證券化按照合同去交易,手續太復雜,所以這需要一個交易平臺,采取簡明簡捷的交易方式;三則是監管整合問題,信貸資產證券化推廣后涉及到若干個監管部門,在監管政策、監管制度上可能需要有一個整合。
不久前,牛錫明曾撰文指出,交行要爭取率先取得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突破,并保持市場領先地位;率先推出資產支持票據、房地產信托基金等新產品;整合債券市場業務,加大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金融債、境外債券等傳統產品的拓展力度,積極發展地方政府債券、高收益債券等新品種。
此外,牛錫明昨日還對記者說道,整個金融業的經營中,利潤的當期性與風險的滯后性永遠是錯配的,“雖然金融業當期盈利很多,但有的風險可能要到3~5年逐步顯現。我們在盈利好的時候要想到今后如何預防風險,特別是在經濟處于下行期,潛在風險問題會伴隨經濟下行逐漸暴露。”他說。攝影記者/吳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