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提高安全水平是食品工業首要任務
[ “導致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因素很多,但是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大多跟企業非法添加不能用于食品的化工原料有關,如果將其定性為刑事犯罪,加大犯罪成本,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就好解決了” ]
“‘十二五’期間,提高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始終是食品工業的首要任務。” 25日,國家發改委網站上一篇解讀《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文章如此強調。
上述解讀指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管齊下采取綜合性措施。其重點是提高重點行業準入門檻、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完善食品標準體系、加強檢(監)測能力建設、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和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等。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都表示,加重處罰力度、加大違法成本,同時管好食品原料的生產,是解決食品安全的必由路徑。
“導致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因素很多,但是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大多跟企業非法添加不能用于食品的化工原料有關,這個行為本身屬于刑事犯罪,如果將其定性為刑事犯罪,加大犯罪成本,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就好解決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安全專家對本報表示。
縱觀近年來的食品安全事件,從金華敵敵畏火腿、毒海帶、龍口粉絲、大頭娃娃、蘇丹紅鴨蛋到三鹿奶粉、染色饅頭等事件,無一不跟食品的違法添加有著緊密的關系。為遏制這類事件的爆發,國家出臺了《食品安全法》,國務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卻仍沒有遏制住食品安全事件的爆發。
在《食品安全法》中,對于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食品的違法廠家,在法律處罰上,僅僅是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這樣的處罰力度遠遠不夠,不能對企業起到警戒作用,應該直接進行刑事處罰,否則有的企業還會頂風繼續冒險,食品安全的事件將仍然存在。”一位監管部門官員表示。
另外,上述食品安全專家表示,在食品行業的監管體制上存在問題,各部門分段監管,業務互相交錯,標準重復,雖然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改善,但是仍然解決不了問題,食品行業的有些部門為了從中賺錢,對食品安全的問題仍存在威脅。
上述解讀還要求推動食品全產業鏈的有效銜接,鼓勵食品工業企業積極向上、下游產業延伸,建立從原料生產到終端消費各環節在內的全產業鏈,促進各環節有效銜接,加快產業鏈間的融合。
食品產業是一個涵蓋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領域的產業,產業鏈條較長,需要各環節的緊密配合和有效銜接。
“由于農業種植散戶比較多,控制起來比較難,如果沒有好的食品原料,食品公司也很難做出合格的東西。”農業大學的一位專家表示,對食品全產業鏈進行有效銜接之后,會縮短食品產業的產業鏈,減少中間的環節,降低食品的成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