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牌照面向險企開放 資管領域獲重大突破
在拿下了代銷基金產品、發行私募產品牌照后,險企在資管領域又獲得了一項重大突破。上周五,證監會與保監會聯合發布《保險機構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辦法》(以下簡稱《試點辦法》),這意味著險企將可以申請公募基金牌照。
根據《試點辦法》,申請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保險機構,包括保險公司、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和其他保險機構。
保險公司獲得基金經營牌照會給現有保險行業和基金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備受市場關注。“保險系公司參與公募基金運作之后,一方面可以為自身業務挖掘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也可在適當的時機為保險業相對剩余的銷售力量開辟新的業務空間,穩定保險營銷隊伍。”一位資深管理人士分析。
此外,該人士還表示,保險公司成立獨立的基金公司將對部分大型基金公司沖擊比較大,因為不少大型基金公司的主要業務就來源于險企。如此一來,基金公司將有部分客戶流失。市場猜測,大中型、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保險公司獲準首批試點設立基金公司的勝算更高。
從早期的保險資管公司試點推開來看,2006年保監會批準泰康資產、人保資產、華泰資產、太保資產率先開展面向保險公司的保險資管產品試點。這一“牛刀小試”也造就事后十幾家險企獲得了資管牌照。有多少險企公司將擁有自己的基金公司目前還不得而知。
有保險資管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民營險企尤其是沒有資管公司的險企對于設立基金公司的意愿更強烈,首批試點主要針對此類民營險企,方便其管理自有資產的同時擴大融資范圍。
不過,保險公司很可能不會對短期盈利抱有過高的期望,原因是從去年的公募基金行業來看,公募基金市場規模達到近3萬億元,但不少基金公司盈利下滑,有些甚至出現了虧損。一位險企負責人認為,獲得牌照比短期盈利更重要,這樣可為今后的綜合金融架構打基礎。(崔啟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