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進軍電商 專家稱規模是盈利關鍵
隨著個險、銀行等傳統保險銷售渠道受市場趨于飽和及監管部門的相關政策限制后,一些保險公司開始尋求創新,從電銷到網銷開辟另一塊“新大陸”。
近日,新華保險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同意設立公司全資子公司新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暫定名),注冊資本為1億元,注冊地暫定為北京,不過此事尚需保監會核準。
據了解,除新華保險之外,中國太保、中國太平于去年紛紛成立電子商務公司,其主要目的是不想錯過“金融進軍電商”的機會以及互聯網廣泛的客戶資源優勢。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險企成立電子商務公司能否盈利還要看其規模。這種銷售渠道在短期內不會形成大規模,保險產品是無形產品,市場對無形金融產品還是有障礙的,尤其是壽險。
險企紛紛涉足網銷
目前,網絡銷售發展越來越迅猛,年輕人也喜歡網絡購物,網絡帶給了時間、空間、產品價格等可比較性,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王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保險市場遠未出現飽和,保單數目也比較少,遠低于發達國家,個險渠道和銀保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而網絡信息對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提供技術支持、技術變革,推動保險公司管理方式的創新和變革。
王穩表示,保險公司進軍電子商務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保單的銷售、承保、理賠等一旦通過電子網絡實現,可以大大提高保險公司的利潤。
“現在很多公司都比較看好這種模式,這是新時代的產物,從平安的三馬搞電子商務,我們也是基于這樣一個根據來操作。”一位新華保險人士昨日(6月4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成立電子商務公司主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保險,也是拓展一個新的業務渠道,現在就等保監會的審批了,但應該問題不大,保監會也想通過多渠道推動保險發展。
據了解,現在一些保險公司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網絡部門或者與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銷售保險,而一些有規模的保險公司則紛紛成立旗下子公司。
從去年開始,保險巨頭便開始注資成立電子商務子公司,2012年1月,中國太保成立了太平洋保險在線服務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注冊資本金5000萬元;2012年7月,中國太平成立太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5000萬人民幣;今年2月,保監會正式批復同意平安攜手騰訊、阿里巴巴成立籌建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說中國太保、中國太平成立電子商務公司是保險巨頭走網銷路線的開始,那么,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則已經開打保險公司網銷大戰。
網銷盈利可能緩慢
據了解,此次新華保險針對新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設立董事會表決時,董事孟興國投棄權票,理由為“公司應當對電子商務公司的發展路徑、前期投入和商業風險做更深入的研究。”
郝演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成立電子商務公司的保險公司主要是規模大,有能力投入、回收等。能否盈利還是要看其規模,基礎設施投入相對固定,規模比較大才能實現盈利。而王穩則表示,互聯網經濟肯定投入成本巨大。
從太平洋保險2012年年報可以看到,其電銷、網銷及交叉銷售等新渠道業務收入占財產保險業務收入的18.6%,同比上升了6.7個百分點。
上述新華保險人士表示,網銷只能拓寬業務渠道,不可能替代傳統渠道,畢竟保險是特殊的產品,網上銷售的產品基本上是簡易的意外險和健康險,復雜的產品可能很難通過這種渠道實現業務突破。
“盈利會是緩慢的,并持續很長時間,如半年到一年,市場客戶量也是有限的,大家都在做相當于都不做,客戶被均分了,關鍵是研究新的客戶增量在哪里,網銷不會是未來的趨勢,只是渠道之一,三分之一就很不錯了,復雜的產品還是要面對面。”郝演蘇認為,這種銷售渠道在短期內不會形成大規模,保險產品是無形產品,市場對無形金融產品還是有障礙的,尤其是壽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