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電梯"頻發 上海有關部門研究引入保險機制
據《青年報》報道,近日深圳發生一起慘烈的電梯失控致人死亡事故,引起社會對電梯安全問題的強烈關注。記者從保險業內了解到,近期關于電梯責任保險的詢價數量明顯增多,同時,建立適合電梯安全管理的安全責任保險制度。
相關數據顯示,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近10年間,上海成為全球電梯數量、密度最高的城市,電梯數量從5萬臺激增到16萬臺,但“奪命電梯”事故頻發成為不爭的事實,從2006年到2012年,上海發生各類電梯事故24起,共計造成18人死亡,在去年發生的4起電梯事故中,有兩人死亡,兩人受傷。
“近期,我們接到了數十起關于電梯責任保險的詢價。”平安產險上海分公司的責任險核保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從風險保障的角度來看,約有一半投保公眾責任保險的工廠、商場、辦公樓宇物業,都有意識同時附加“電梯責任”保險,對電梯運行期間發生事故造成第三者人傷及財產損失以及帶來的醫療費給予賠償。一般來講,花費不大而保障額度相對較高,能夠分散業主及廠主的自身風險。
對于不斷出現的“奪命”電梯,保險專家認為,電梯作為公共交通工具,上保險必不可少,更需要以商業保險手段為相關單位分散風險。目前,市面上的電梯責任保險基本都是以“附加險”形式出現的,在主險之外拓展“電梯意外造成的事故責任”。但近年來也有涵蓋乘客責任、使用單位責任、維保公司責任的綜合險種,對乘客、使用單位、維保公司的責任造成的意外事故進行理賠。
據記者了解,公共場所的電梯一般“保險”較多,但住宅小區里的電梯上保險的不多,基本處于“零保險”狀態,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后果和損失都將不堪設想。據了解,目前上海市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引入保險機制,建立適合電梯安全管理的安全責任保險制度。
保險業內專家認為,提高電梯責任保險的投保深度與密度,用商業保險分擔政府責任,形成以保險公司為主體的電梯事故社會救助體系,提高對受害者的救助賠付能力,也能發揮保險業扶危濟困、保障民生的真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