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投資收益率缺口巨大 不敵五年定存利率
3.49%、3.39%,及5.5%、4.75%。這兩組數據,前一組是保險資金在2011年及2012年的投資收益率,后一組是2011年末及2012年末的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
事實上,近期召開的2013年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政策通報暨培訓會議上透露的信息顯示,2008年至2012年,行業投資收益率分別為1.89%、6.41%、4.84%、3.49%和3.39%,“大部分年度的收益率都低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會議上指出。
“靠天吃飯”的投資收益率
其實,就算不和定存利率比較,就保險業內而言,相比一般5.5%左右的壽險產品精算假設,收益率缺口也較大。
為何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在近兩年表現欠佳?陳文輝表示:“保險資金運用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保險資金收益和結構不能有效支持負債。”
近年來,保險公司投資資產比例一直沒有很大的變化。根據保監會數據,2003年以來的十年間,債券投資規模占比始終保持在45%~55%之間,而銀行存款占比經歷了拋物線式的變化,從2004年之前的超過80%,降低至16.5%的低值,在這兩年又回升至了2012年末的33%。
如果說債券投資和銀行存款收益率都較為穩定,那么占比不多的權益類資產由于收益率波動巨大,對險資的投資收益率造成了莫大的影響。保監會數據顯示,2012年險資配置的權益性資產虧損8.21%,2008年虧損11.66%,而在2007年和2009年則又分別達到46.18%及22.71%的盈利。
“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收益率不能覆蓋負債成本,保險機構不得不依靠證券市場投資,以獲取超額收益。股票市場下行時,缺少可替代股票的高收益投資產品,無法迅速調整配置,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損失。”陳文輝稱。
過去,險資公開市場買資產的單一投資渠道在陳文輝看來屬于“靠天吃飯”,不能滿足保險資金長期配置需要。而保險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是保險資金運用目前的重要“結構性問題”。
陳文輝表示,2012年末,行業15年以上的資產負債缺口近20225億元。“真正把資產負債管理理念落實到機制層面的保險公司較少,資產管理與產品定價和銷售‘兩張皮’的問題比較突出,資產管理部門很少參與到保險產品的設計、定價和銷售中。而從長遠發展看,保險資金錯配的風險還可能不斷加大。”
對此,陳文輝表示,2013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已經提出設立保監會層面的資產負債匹配監管委員會,由資金部牽頭,目前有產險部、壽險部、財會部、稽查局等部門參加。今年將把資產負債匹配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以資產負債匹配監管委員會為載體,切實推進具體工作。
放開前端 管住后端
事實上,不僅是資產負債匹配監管委員會,2012年對于保監會和保險公司而言屬于真正進入了全面資產管理的“元年”。
在這一年中,保監會密集發布了十余項有關保險資金投資的新政,涉及拓寬投資渠道及放開投資限制等方方面面。
華寶證券認為:“投資新政13條”陸續出臺,保險資金資產配置策略組合越來越豐富,從過去的集中與高信用等級的各類債券、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工具等組合逐漸可以擴展到各個久期,對于期限和信用的運用更加靈活。而“風險對沖工具”和“參與利率市場化的工具”更是其中最大的亮點。
“放開前端,管住后端。”保監會的監管總體原則意味著在保證前端市場化創新改革的基礎上,嚴格把控后端的風險是監管的重中之重。
借鑒香港七大類投資能力“持牌人”機制,就是保監會對風險責任人的強化管理,對于未盡職的風險責任人,將取消其資格。而陳文輝指出,保監會將參照國際通行標準,研究制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受托機構的內控標準,并要求上述機構接受第三方內部控制審計。
據世界銀行預測,2013年全球經濟可能更加脆弱,預計經濟增長為2.4%,較去年下調0.6個百分點。在宏觀經濟依然具有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保險與券商、基金、信托、銀行理財等金融機構和產品的競爭加劇,同時今年遭遇壽險滿期給付的高峰年,保監會數據顯示僅銀保五年期業務就有2300億元。
“保險資金運用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對保險資金運用提出更高的要求。”陳文輝稱。(楊倩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