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資產規模趕超保險 保監會勾勒壽險改革藍圖
“以前是銀行、證券、保險三足鼎立,現在(加上信托)是四分天下,而且四分里保險還是最小。”
中國保監會主席助理黃洪昨日在廣東清遠舉行的2012年壽險發展與監管高層研討會上指出,截至今年11月底,信托業總資產已經超過保險業。黃洪在會上用一個笑話來闡述中國壽險業改革的緊迫性。一只貓在深夜被急促的敲門聲吵醒,開門一看是一直推銷保險的老鼠。老鼠說:“買一份保險吧,現在的任務太重了,我不是沒有辦法是不會冒死來敲門的”。
“越對一個行業不合理保護,這個行業服務水平就越差,競爭力就越弱。改革有風險,不改革危險。”“堅決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最大減少對微觀經營活動的干預,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黃洪說。
信托趕超保險
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信托業全行業信托資產2008年第一次突破了1萬億元,達到1.22萬億元。2009年突破了兩萬多億元,2010年突破了3萬多億元,2011年突破了4.8萬億元。
畢馬威在今年7月中旬發布的《中國信托業調查報告》表示,在一季度信托資產規模已經突破5萬億元大關,“預計信托業在年底前超過保險業成為中國金融服務業第二大產業也并不是沒有可能”。
事實正如畢馬威預期,中國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李建華在昨日表示,截至11月底,信托業管理信托資產達到6.98萬億元,馬上進入7萬億時代。而保險業11月份資產總額的數據尚未公布。
黃洪昨日在清遠表示,五年前信托業總資產不到保險業的20%,5年以后的今天,截至11月份,保險業的資產已經趕不上信托。在整個金融業中,保險總資產占比還不到5%,落后于銀行、券商、信托。
“這是表面上的差距,更為突出的是,在人才素質、創新能力、行業信譽等方面還存在深層次的矛盾。保險市場規模越來越大,核心競爭力仍不夠強。”黃洪說。
他指出,現在中國壽險業存在虛胖的現象,今年保費收入1萬億元左右,但是大而不強,比如銀保產品收益率趕不上同期銀行存款,跟信托產品的差距就更大。“這幾年不少地方有排隊買信托產品的現象,這個值得我們保險從業人員反思。”
“歸根結底就是壽險業偏離了消費者期待,偏離了行業存在價值,偏離了應有使命。不是否認成績,而是實事求是,正視問題。這需要深化改革,推動壽險業走向科學發展的軌道。”黃洪說。
五年藍圖
“我們將按照分步走的戰略,在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里,積極推進公司、監管體制改革,推進先進科技的應用,推進風險管理體制完善,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力爭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力。”黃洪昨日表示。
按照“十二五”規劃,保險業在此期間將“初步建成市場體系完善、服務領域廣泛、經營誠信規范、風險防范有效、綜合競爭力較強的現代保險業,實現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統一。”
黃洪表示,保監會明年在完善精算制度上會有比較大的力度,爭取將精算技術切實融入公司管理,對公司穩健經營形成倒逼機制。
“中國的精算技術跟現代保險市場不太相適應。給我強烈的印象是公司的精算師日子過得不錯,壓力不大。精算師是應該給高薪,但是如果沒有壓力,就說明監管制度的政策設計是有問題。”黃洪表示。
而提到投資者對中國壽險公司的看法,匯豐銀行亞太區保險行業首席分析師簡晉思昨日指出,投資者認為壽險公司長期銷售太過簡單的產品。比如說只提供儲蓄型產品,卻忽視盡管難以銷售,但利潤更高的保障型產品。再如中國公司只是簡單通過增加營銷員數量,來提高新業務價值和保費,不重視對營銷員系統化的培訓。
“壽險業非改不可。定價不合理,公司依靠定價規則就可以盈利,直接后果就是產品價格高,增加了銷售成本、難度,也是銷售誤導、難做的原因。這也扼殺了創新,阻礙了行業發展。”黃洪指出。
黃洪認為,越是對一個行業和企業不合理的保護,這個行業服務水平就越差,競爭力就越弱。作為監管部門,接下來要穩妥推進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形成反映市場要求的壽險定價機制。處理好監管與市場、創新、服務的關系,取消不必要限制,最大限度減少對微觀經營活動的干預,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
“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符合科學發展,能有效控制風險的改革創新,都予以大力支持和有利保護。”黃洪說。與此同時,還要改革監管制度,借鑒國際監管改革的最新成果,研究建立國際宏觀審慎監管和逆周期監管,完善壽險市場準入退出制度。研究提出系統重要性公司認定標準和評估框架,對系統重要性公司設定更為嚴格標準,強化外部約束。
另外,還要推進壽險公司股權多元化,切實打破壟斷,放寬準入,鼓勵引導和規范民間資本進入壽險領域,參與機構改制和增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