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主席助理黃洪:壽險非改不可
分管壽險的新任保監會主席助理黃洪稱,壽險公司大而不強。
“壽險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前廣東保監局局長,新任保監會主席助理黃洪昨日在清遠召開的“2012年中國壽險發展與監管高層研討會”上表示。而黃洪在保監會的分管正是壽險。
黃洪稱,盡管壽險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但核心競爭力還不夠強。他認為,目前國內壽險公司有70多家,保費規模在1萬億左右,存在“虛胖”情況,大而不強。黃洪同時還稱,“(壽險公司)一年報備的產品幾千種。但老百姓抱怨,沒有適合我買的產品。”
壽險核心競爭力不夠強
2012年是壽險行業發展較為艱難的一年。黃洪表示,“我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是全球公認發展潛力最大的壽險市場。但壽險現實表現與人們的期待有偏差。壽險結構單一,保險深度保險密度都處于較低,保費總量排在世界第六,與我國排名第二的經濟總量相比,依然處于較低。保險行業在金融的占比還較低。”
黃洪稱,盡管壽險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但核心競爭力還不夠強。黃洪稱,壽險有70多家公司,保費規模在1萬億左右,存在“虛胖”情況,大而不強。“壽險產品趕不上銀行理財產品,與信托差別也很大。”黃洪指出,保險產品收益過度依賴資本市場,產品銷售過度依賴銀郵機構,行內間深陷費率競爭。
產品很多但老百姓不滿意
“(壽險公司)一年報備的產品幾千種。但老百姓抱怨,沒有適合我買的產品。”黃洪表示,壽險產品越來越多,增長很快,但發展程度很低。與此同時,匯豐集團亞洲環球部常務總監兼保險業研究亞太區主管簡晉思也認為,投資者認為中國壽險公司差異性不大,”中國公司只在公司品牌、市場份額、銷售渠道和產壽險/非壽險/銀行保險產品的組合上有區別。銷售相同的產品,執行相似的策略。”同時認為,“壽險產品試圖與銀行產品競爭毫無意義,即使保險產品收益率變得有競爭力,理財產品仍有投資久期的優勢。”
事實上,保險產品的設計和操作中有各家險企精算師的努力,黃洪表示,“中國的精算技術與現在的保險市場是不太相適應的。給我強烈的印象是,公司的精算師日子過得不錯,壓力不大。精算師給予高薪,但是精算師沒有壓力,反過來講,說明監管制度政策的設置是有問題。”與此同時,國際投資者認為,中國擁有許多壽險人才,但很少有精算師有話語權,并影響公司的戰略。
推系統重要性險企認定方式
事實上,根據本次的會議議程和發言報告,研討會將有大部分時間圍繞監管而談。
早在今年6月,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參加國際性會議時表示,探索系統重要性保險的認定方式。黃洪昨日也表示,在積極推動系統重要性壽險公司認定標準。“對系統重要性公司的制定有更為嚴格的要求。”
按金融國際穩定理事會規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是指由于規模、復雜與系統相關度,其無序破產將對更廣范圍內金融體系與經濟活動造成嚴重干擾的公司。識別為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需接受更為嚴格的監管。根據G 20的要求,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制定了識別系統重要性質保險的18項標準。
與此同時,《金融行業發展與改革“十二五”規劃》提出,“建立健全適合中國國情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方法和操作框架,完善跨行業、跨市場、跨境金融風險監測評估機制,加強重大風險的識別預警。明確交叉性金融業務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職責和規則,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