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財險公司參加首輪承保風險量化測試
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
保險業新一輪償付能力制度在摸索中前進。證券時報記者日前獲悉,財產險領域的首輪承保風險量化測試已經啟動,共有12家財險公司參加首輪測試,比早前確定的8家有所增加。
9月7日,在保監會償付能力監管部召開的會議上,產險承保風險項目組介紹了量化測試的內容、方法、模板和數據要求。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大眾保險、美亞保險等12家保險公司參與測試的財險公司有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承保風險量化測試應該綜合考慮大、中、小型保險公司樣本,這樣才能保證測試結果更準確地反映行業整體狀況。”一位財險公司人士表示。
一些業內人士擔心,如果因為樣本偏差導致測試結果比現實狀況更樂觀,最終制定的償付能力標準可能會讓中小型保險公司承受較大的考核壓力。不過,相關部門在選擇樣本方面也存在一些現實的困難,比如,由于歷史原因,部分研究項目中的基礎數據庫僅能從個別大保險公司獲取,所以大保險公司是測試的重要單元。又如,部分中小險企因為技術力量有限,限制了其參與首輪測試的機會。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與否,直接關系著行業是否會出現增資潮。8月下旬,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曾在有關會議上表示,要在更大的框架和更寬的視野下推進新一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建設,既要考慮防范風險,也要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基礎上節約行業資本,注重二者之間的平衡,避免給行業設置不必要的資本負擔。(《證券時報》 潘玉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