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大病保險準入門檻償付能力至少150%
險資承辦大病保險門檻:
償付能力充足率至少在150%以上;
經營健康保險專項業務5年以上;
具有良好市場信譽;
具備完善的服務網絡和較強的醫療保險專業能力;
配備醫學等專業背景的專職工作人員;
能夠實現大病保險業務單獨核算,等等。
險資承辦大病保險有門檻,償付能力充足率成為重要指標,至少要在150%以上。
記者從權威部門獲悉,將出臺大病保險的相關通知,幾易其稿后,最終在償付能力上加固“風險防護網”。與此同時,還要求“趕考”的險資在中國境內經營健康保險專項業務5年以上;具有良好市場信譽;具備完善的服務網絡和較強的醫療保險專業能力;配備醫學等專業背景的專職工作人員;能夠實現大病保險業務單獨核算等。
四家公司新增保費各異
保監會積極嚴密地推進大病保險,這涉及10億人大事。同時,8月底6部委發布的《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支持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成為重大的制度創新,從政策環境和制度層面為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關于保險公司究竟在其中有多少獲利空間和發展前景,有不少金融機構測算出不同的數據。最新華創證券的研究報告,也對此進行了估算。
2012-2015年,進一步考慮大病保險對保費收入的帶動作用后,四家上市公司新增保費收入:2013年,國壽為60.44億元,平安為26.22億元,太保為54.11億元,新華為15.68億元;2014年,國壽為88.03億元,平安為38.08億元,太保為78.82億元,新華為22.85億元;2015年,國壽為115.86億元,平安為49.98億元,太保為103.77億元,新華為30.10億元。
可觀的保費不是一蹴而就的,將呈現逐步拉升的態勢。研報初步測算大病保險保費收入約為264.16億元,如果考慮其帶動作用,中性估算到2016年,此項政策對當年保費新增貢獻為1041.14億元。
與險企現有重疾險業務不沖突
有輿論擔心大病保險普及后,會分流險企現有的重大疾病保險業務。
一位資深健康險業務專家表示,兩者并不矛盾,可實現共贏?!爸丶脖kU的性質是定額給付,只要得病,就可以得到相應補償,與投保人的實際花銷無關。投保重疾保險符合條件的,可在大病保險理賠的基礎上,仍能獲得重疾險的賠付”,這位專業人士表示。
目前,各公司在重大疾病保險業務開展上非常積極。與此同時,一些大公司近年來也積極與當地政府合作,在大病保險業務上探索出各種新模式。
“良好政府關系以及前期在基本醫保體系中的積極跟進態度,使其有望成為政府主導的醫保改革最大受益者”,有關專家表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