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普及程度的提高,擁有私家車早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與此同時,汽車維修業也如同雨后春筍般“瘋長”起來。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他們均以為購買汽車屬于一次性投入,殊不知在隨后使用的時間里,維修費用、保養費用、保險費用、燃油費用等相加后,其使用費用往往是購車費用的一倍,甚至是更多。這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保養和維修費用,車主與維修廠之間往往是一種博奕的關系,只有主動防騙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切忌匆匆來匆匆走
有車之人,必定是忙碌之人。即使您再忙,修完車之后也不要馬上離去。首先,最好先在修理廠附近轉轉,體驗一下故障是否已經消失,如果故障依舊,一定要馬上與修理廠聯系重新修理;其次,修完車后最好認真檢查一下維修清單,這其中包括維修項目、工時費用、配件明細及費用、加價率、稅金,避免重復繳費,注意接車日期是否準確;最后,要檢查整車狀況,與送修前的記錄進行對照。一切滿意后再與修理廠簽訂保修協議(特約服務站的明細單中已包括保修協議)、索賠協議等,并向接車的業務員了解車的維修情況。
超過5000元簽合同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維修廠內修車費用如果超過5000元,必須與修理廠簽訂正式維修合同。通常維修合同具有統一的正式合同,在規范雙方權利、義務的同時還應指出處理糾紛的渠道?,F在特約維修站都已使用計算機網絡管理,用電腦打印的取車單、結算單實質就是維修合同,上面對維修項目、取車時間、舊件處理方式、配件價格、工時費、質量擔保期限以及聯系電話都有詳細的說明,憑發票和維修記錄保修。在經銷商處購買、安裝并保存購買零件的發票,自購買之日起1年內、里程在10萬公里以內出現質量問題,用戶有權向經銷商索賠。車主在離開時一定要帶著所有有關的票據及更換件,如果發生糾紛,這些都將是有力的證據。
緊盯維修全過程
欺生宰客,這是許多不法商家的慣用伎倆。很多時候,所謂“黑店”的維修人員通常會囑咐車主,某某配件可能會出現問題,過段時間這個問題還真就出現了,車主以為碰到業內高手則大錯特錯了,因為他們通常在囑咐車主之前已經動了手腳。例如,在更換機油時往里加白糖;加注防凍液時添加食鹽,其最終結果就是加過白糖的機油會導致發動機發熱迅速,沒過幾天就會發生“燒缸”故障;添加了食鹽的防凍液會腐蝕鋁制的水箱,造成水箱損壞,如此一來,黑心汽車維修廠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高價賣出相關配件。
不能隨便拆發動機
作為動力總成的發動機和變速箱,能不拆解盡量不要拆。發動機和變速箱均為非常精細的配件總成,不到萬不得已盡量不要拆解。因為隨著制造工藝的不斷提升,發動機以及變速箱的零部件壽命已經大大增加,拆解后,勢必會破壞其原有的精密配合狀態,造成使用壽命大大縮短。在沒有發現部件或總成有明顯的故障時,一般不要輕易讓修理廠進行拆解檢查,如必須拆解,應讓其對此進行說明。尤其是在街邊的小汽車維修廠進行維修時,他們會利用車主對維修知識的匱乏而混淆是非,最后將您兜里的銀子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