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趙強
得中原者,得天下。
作為人口大省、產糧大省,河南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又地處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戰略樞紐位置,河南的改革發展狀況在國家戰略全局中,至關重要。
12月14日、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將在河南鄭州舉行,這給古老的商都增添了濃濃的國際色彩。
而正是近年來河南億萬人民的齊心努力,讓古老的中原大地,煥發出國際商都的迷人魅力。
松綁與收緊
劉旸,河南中原聯創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說起注冊公司的經歷,他頗為驚訝,“沒想到這么快,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今年9月24日,劉旸提出申請,中間經過兩個休息日后,到9月28日,印有統一代碼的新營業執照就頒發下來。
劉旸還發現,拿到手的營業執照,上面只加載有一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從9月28日起,河南省啟動“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發放工作,這意味著,以后不再發放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改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事實上,2014年3月1日起,河南省啟動商事制度改革。一系列改革措施,為商事主體帶來極大便利,也極大刺激了我省的創業氛圍。
據省工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全省登記注冊市場主體2014年一年增長了87.6%,遠高于全國平均45%的增長水平。今年上半年,快速增長態勢繼續保持,平均每天登記注冊的公司達到710個。
在劉旸等創業者被“松綁”的時候,一些人的權益則受到了“壓制”。近期,省政府門戶網站公布了省政府工作部門、依法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克說,權力清單明確政府該管什么,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了;責任清單明確政府權力事項誰來管、怎么管、管不好怎么辦等,著重解決“法定責任必須為”問題。
壓力與成績
無論是“松綁”,還是“收緊”,這背后傳遞的是河南改革求變的努力。而這樣的努力,過去幾年里,在河南的諸多領域頻頻見到。
“十二五”期間,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省委、省政府注重謀劃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問題,全面實施三大國家戰略規劃,進一步拓展了我省發展空間。特別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打開了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戰略突破口。
2014年12月25日,河南省委九屆八次全會通過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戰略綱要》,這份戰略綱要,為全省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我省的發展藍圖中,思路進一步明確,推進先進制造業大省、高成長服務業大省、現代農業大省“三個大省”建設,確定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總坐標、路線圖和戰略重點。
2015年,被省委書記郭庚茂視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省委也制定了“經濟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的目標。可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僅與全國持平,這份成績單讓人焦慮。
此后,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穩定經濟增長。正處于爬坡過坎、攻堅轉型關鍵時期的河南,向全省人民交出了這樣的“答卷”——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26927.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2%,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
王牌與動力
在支撐河南改革發展的眾多項目中,有兩項被郭庚茂視為“最大的王牌”,那就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和“米”字形快速鐵路網。
今年8月31日,郭庚茂赴航空港區,這已經是他在一年內第二次帶領省四大班子部分領導來到航空港區調研。
就在3個月后的12月5日凌晨3時30分,一架載著88.3噸澳大利亞冰鮮牛肉的澳洲航空公司包機從悉尼起飛,11個多小時后降落在鄭州機場。
可別小看了這批來自南半球的牛肉,它創下了國內的兩項紀錄——這是我國首次大批量進口冰鮮肉,也是我國首次整機進口肉類。
喜歡買進口食品的“吃貨”們知道,河南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是我國內陸地區首個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這批澳洲冰鮮牛肉的進口,標志著河南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已經由小批量進口測試,進入到大批量進口常態化運行階段。
“到春節前夕,每周將有一個整機裝載約90噸澳大利亞冰鮮牛肉直飛鄭州。”據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人說。
而在10月的最后兩天,“米”字形高鐵建設狠踩了一腳油門:“米”字的一“撇”鄭萬高鐵,河南段平頂山段正式開工建設,鄭合高鐵(鄭州經周口至阜陽段)可研報告已經被國家發改委批復。
在短短三年間,地處內陸的河南,已成為國內外矚目的交通樞紐。航空港區和“米”字形高鐵,正如河南改革開放的兩翼,領航河南發展。
中原與國際
提到河南,提到鄭州,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中原自古以來的中庸甚至保守特點,很難和“國際范”、“大都市”這樣的詞匯聯系在一起。
解讀河南目前改革發展的內心沖動,與其說是歷史帶來的現狀倒逼,不如說是現實的使命必然。
去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考察,他了解到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項目運營不到一年,就取得直通世界13個城市、貿易進出口貨值130多億元、為100余家商戶提供實貨測試服務的成績,勉勵工作人員朝著“買全球賣全球”的目標邁進。
不沿邊,不靠海,卻能“買全球賣全球”,鄭州為何能邁入跨境貿易的“大門”?
看了鄭州國際陸港,你就能了解其中的一些秘密。這里集鐵路港、公路港、空港、海港于一體,正在打造國家鐵路一類口岸、多式聯運服務中心、中歐班列貨運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目標為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
河南保稅物流中心有關人士說,以鄭州為中心向全國分派,物流成本整體降低。原來一個食品集裝箱針對的是大宗客戶,再進一步分流,但互聯網不受時空限制,一個集裝箱的貨可能同時賣給3萬人,這樣河南的優勢就得到了彰顯。
兩張王牌帶來的優勢,使河南可能在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上由跟隨者成為領跑者,使城市組團快速形成,中原成為最具活力的區域。
曾經孕育了華夏文明的中原沃土,如今翻開向“國際商都”邁進的新篇。中原人民素有的勤勞傳統,加上如今的創新精神,讓河南的改革發展,前景可期。
12月24日,省委、省政府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會議,對我省協助籌備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工作進行總結表彰,動員全省上下大力弘揚籌備工作中形成的良好精神和作風,同心協力,團結奮進,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努力為“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形成河南現代化建設大格局、讓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14日至15日在河南鄭州舉行。預計上合組織總理們將發表關于區域經濟合作的聲明,重申各方積極支持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等區域合作倡議。
鄭州作為河南省省會,其實在全國城市排位中并不靠前,無論經濟總量、市政管理,還是對外開放程度、氣候環境,旅游知名度,鄭州在全國都不算榜上前十位的角色。
鄭州“上合總理會”要開出國際滿意度,也離不開志愿者的辛苦勞碌。
作為鄭州人,我驕傲!
鄭州擁有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納入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實驗區。目前,鄭州機場T2航站樓即將投入使用,鄭州市區至機場的城軌有望年底開通。
11月27日,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E貿易)試點項目通過由海關總署和國家發改委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驗收。
鄭州市鄭東新區CBD,位于河南鄭州鄭東新區的核心區,交通條件優越,距高鐵鄭州東站約6公里,大概10分鐘到達;距4E級的新鄭國際機場約30公里。
2013年7月18日開行的鄭歐班列,目前集貨范圍覆蓋了包括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在內的國內16個省市區。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鄭州市文明辦向全體市民發出了倡議,就是讓人人當好“東道主”、個個成為“文明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