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們強調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只有跟高手過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朝著建設網絡強國目標不懈努力。沒有自主創新,何談網絡強國。這是總書記又一次對這一重大命題提出要求。在此之前,無論是在中央網信小組全體會議上,還是在網信工作座談會上,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該問題。應該說,對自主創新重要性的認識,各方面已經形成了高度共識。但什么是自主創新?如何實現自主創新?
總書記在此次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正確處理開放和自主的關系。這是網信核心技術攻關中一個急需正視的問題,其核心就是以開放心態實施自主創新。
以“四個哪些”為根本遵循
在開放還是自主的問題上,一直以來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要關起門來,另起爐灶,徹底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靠自主創新謀發展,否則總跟在別人后面跑,永遠追不上。另一種觀點認為,要開放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發展自己的技術,不然也追不上。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絕對了一些,沒有辯證看待問題。一方面,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另一方面,我們強調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只有跟高手過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那么,怎樣做到“辯證看待問題”?關鍵就是要把握好“四個哪些”。總書記對此給出了非常明確的闡述: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進但必須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別人合作開發的,哪些是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創新的。因此,該合作的就要大膽合作,該嚴把安全關的也不能絲毫放松。但“四個哪些”不是對技術的分類,對任何一項核心技術的突破路徑而言,這絕不是同國外合作或不合作那么簡單,因為“四個哪些”涉及核心技術攻關的不同環節,而不是針對整體技術的分類。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還揭示了最近一個“熱詞”——安全可控的深刻內涵。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很多人認為安全可控就是國產化,就是用自己的東西。學習總書記講話可知,“可以引進但必須安全可控”是這個詞的背景。其實質要求是,自己使用的東西自己要清楚、自己要能做主,而不是別人說了算。例如,我們使用的產品究竟有哪些功能,在向外傳送哪些數據?用戶如果不知道,那就不是安全可控,這應該成為用戶的一種基本權利。
按游戲規則辦事
世界大勢,浩浩蕩蕩,信息流帶動的是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的全球流動。“叢林法則”雖時有作祟,但制約國際政治、經濟活動的首先還是規則,更何況我們在“叢林法則”中并不能占到便宜。但無視規則似乎成了國內很多人做自主創新時的“通病”。一些人以網絡安全屬于國家安全,因而屬于WTO規則的“例外”為由,片面強調自主,簡單地反對國際合作,甚至主張以粗暴手段趕走國外企業。
但我們真的能無視規則嗎?2015年9月,習主席訪美成果清單公布,第11項內容是:雙方承諾,用以在商業領域加強信息通信技術網絡安全的一般適用措施,應符合世貿組織協定,僅用于小范圍,考慮國際規范,非歧視,且不對商業機構在相關產品的購買、銷售或使用方面不必要地設置基于國別的條件或限制。2015年12月23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在廣州召開的中美商貿聯委會上雙方達成以下共識:雙方承諾,普遍適用于商業領域的信息通信技術(ICT)產品信息安全措施,不會不必要地限制或阻礙信息通信技術產品、服務或技術(ICT產品)外國供應商的商業銷售機會,或對商業企業購買、銷售、使用ICT產品不必要地施加基于國別的條件和限制。
事實上,網絡安全既有國家安全的部分,也涉及公共安全、個人安全,因此不能全部適用于WTO的國家安全例外。一些人質疑,美國多次限制中企,為什么他就可以違背WTO規則。就美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而言,這是美國鉆了規則的漏洞(WTO規則只涉及貨物和服務貿易,不涉及投資)。總之,在國家安全例外的適用問題上,各國之間正在開展激烈博弈,絕非我國政府部門在無原則地讓步。
當然,目前很多國際規則并不利于我們,所以黨中央才提出,要提升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但在努力引導規則制定的同時,我們首先要適應規則,只有與狼共舞,才能逐鹿全球。
國產替代不等于排斥國外
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總書記提出“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不能認為這是中央改變了“中國開放的大門不能關上,也不會關上”的承諾,也不是要調整國家的網絡安全政策。如何理解這一要求,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把握。
首先,我國的“自主創新”從來都是科技政策范疇的問題,而不是貿易政策范疇的問題。美國難道不搞創新嗎?如果創新成果不是自己的,能叫創新嗎?國內外一些人對中國的“自主創新”十分敏感,猜度很多,這完全沒有必要。
其次,“替代”不是通用領域的替代,而是在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積極使用國產產品,這正是WTO規則所說的“國家安全例外”。斯諾登曝出的“棱鏡計劃”顯示,美國正是利用其“一家獨大”的信息技術優勢,通過美企產品在他國重要核心部門的廣泛滲透,從而獲取他國的敏感重要信息,甚至控制他國系統,對此必須加以防范。事實上,我們目前并不具備大范圍替代國外產品的能力。即使將來我們的國產產品達到了與國外同等的水平,也不可能不使用國外產品,美國今天也沒有做到只使用自己的產品,今后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
最后,“替代”是要通過應用帶動國產產品的不斷成熟,這是核心技術攻關的必經階段,而不是排他性的政策目標。其要點是加大國產產品應用,而目前我們使用的產品,特別是基礎性軟硬件基本都是國外產品,其中自然會涉及“替代”問題。但這本身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是要給國產產品提供發展空間,而不是擠壓國外產品的生存空間。總書記指出,技術要發展,必須要使用;如果大家都不用,就是報一個課題完成報告,然后束之高閣,那永遠發展不起來。
胸呼何止四大洲,神光往來鞭赤虬。距離魏源“睜開眼睛看世界”已經過去170余年了,歷史不能再回到原點,今天的我們需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謀劃網信技術自主創新,而不是囿于自己的天地閉門造車。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已經指明了核心技術突破的重點、方向、途徑和方法,后面就是理清思路、腳踏實地去干。
(作者: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 左曉棟)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