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后,今年全國兩會上綠色發展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執筆人:楊健燕 201600003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后,今年全國兩會上綠色發展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毋庸諱言,歷經環境污染和資源過耗的巨大代價后,綠色發展已經日益成為舉國上下的共識。推動綠色發展,要靠全社會的努力,但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更要通過國家治理能力法治化保障綠色發展理念的全面實現。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法治思維為國家治理注入了良法的基本價值,法治方式為國家治理提供了善治的創新機制。由此,國家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堅持環保優先,治理生態環境,從而實現綠色發展的根本路徑。
國家治理能力,既指各級政府主體對國家治理體系的執行力,也指國家治理體系的運行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適應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總進程,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國家治理能力法治化就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從而實現黨、國家和社會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鑒于生態環境的公共物品屬性,政府在綠色發展進程中理所應當發揮主導作用。面對當前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危機,政府只有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嚴格履行生態環境管理職能,全面提升政府生態治理的法治化,才能有效實現綠色發展。
第一,要依法明晰整合政府部門的綠色發展職能。綠色發展涉及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多個方面,需要多部門協調配合才能實現。目前政府行政系統中涉及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的部門眾多,職能交叉,權責不明。政府各職能部門首先應當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明確自己所承擔的環境保護職能,科學定位其在綠色發展中的功能地位,并依法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進行職能履行的協調對接,以確保綠色發展整體職能的完成和實現。同時,綠色發展的整體性也需要各部門、各區域的協同配合,而這種協調配合只有在法治思維指導下,遵循法治程序,才能使各部門、各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有效推進。否則,在人治思維影響下的多部門合作就會因“經濟人利益”而導致多部門各自為政,從而損害綠色發展的整體利益。
第二,要建設依法治理的服務型政府。在綠色發展進程中,政府不能一味的使用傳統控制-命令模式開展環境治理,而應根據時代發展要求建設講法治的服務型政府。近年來屢次發生的“環境鄰避運動”導致“一建就鬧、一鬧就停”的困境。解決這種困境一方面要主動簡政放權,簡化項目前置審批事項,加強對環境項目的事中控制和事后監管,比如制定嚴格的環境標準、加大跟蹤問責力度、實行重大事項備案制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監督作用等措施。同時轉變環境治理觀念和執法方式,從傳統管控企業排污到引導鼓勵企業轉型升級,從單一懲罰污染行為到引領全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另一方面,在自身遵從法律的同時,也要努力提高整個社會的法治意識,讓公民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自覺維護公共部門正當執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而且,政府對綠色發展的相關決策也必須要在公開透明的話語空間里確立可以統一適用的規則體系,通過遵循明確的規程贏得社會信任,從而進一步促進政府信用體系建設。
第三,要堅持多元化協同推進綠色發展。盡管政府在綠色發展中起著引領和主導作用,但并不意味著政府是綠色發展的唯一主體。綠色發展具有全局性,整體性,必須充分發揮全社會的力量,通過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才能實現綠色發展。近年來,公眾生態參與在環境政策制定等生態保護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公眾生態參與有利于解決生態保護中的利益沖突、建立信任,促進環保立法的實施,并能夠彌補政府在發現糾正環境違法行為方面信息人力不足的缺陷。作為國家權力機器,政府應著力把握綠色發展的運行方向和發展目標,重點實施整體社會經濟的宏觀調控。要強調市場主體的重要作用,摒棄人治和權力思維,讓法治思維貫穿于綠色發展的全過程,運用法治方式統籌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同時,在有關綠色發展的權力運行中,要把公眾參與、專家研討、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程序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綠色發展的決策制度科學合理,并采取“政府管理、市場調節、社會調整”等綜合調整機制,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綜合善治機制,從而真正促進綠色發展的實現。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