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發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保證,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
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人:徐憲、 張保磊 201500029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發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保證,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學習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前提是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只有充分認識、全面把握和深刻領會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科學性,才能從思想上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從行動上自覺主動將五大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五大發展理念對于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完成黨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學習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前提是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只有充分認識和正確理解新理念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科學性,才能從思想上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才能把發展目標和發展任務確定好,從而在政策制定和建設實踐中貫徹落實好。
一、充分認識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性
(一)五大發展理念對于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黨和國家的建設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前所未有。“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非常關鍵的五年,是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第一個一百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關鍵階段,直接影響到“第二個百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的實現。“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在“十二五”與“十三五”交替之際的歷史新方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是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的綱領性文件。引起國際國內廣泛關注的是,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是“十三五”規劃的精髓和主線,對于實現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五大發展理念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五大發展理念也是生產力。在新世紀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上,正確分析世界形勢和中國國情,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提出并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穩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建設發展實際相結合的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才能實現。“因為如果我們不堅持社會主義最終發展起來也不過成為一個附庸國,而且就連想要發展起來也不容易。”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繼承了以往十二個“五年”規劃(計劃)的豐碩成果,同時對“十三五”規劃乃至更長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指導作用,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推動我國發展邁上新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二、全面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必然性
(一)五大發展理念是基于我國國情的必然要求
五大發展理念是立足于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在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基礎上,對中國國情最深刻的把握。當前我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800美元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大幅提高,形成了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的良好態勢。但經濟社會發展還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亟待進一步轉變,生態文明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堅持一切從國情和實際出發,是樹立和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出發點和立足點。牢固樹立和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既是我國基本國情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客觀要求。
(二)五大發展理念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共同主題,是各國政黨和政府必須重視的首要問題。當今世界,機遇與挑戰并存,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發展,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抬頭,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復雜化和擴大化,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五大發展理念不僅科學把握中國的現實國情,而且始終把握時代潮流和世界變革的大趨勢。五大發展理念無論在政治、經濟和社會上,對我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對我黨以及世界其它國家的執政黨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五大發展理念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它是中國共產黨在正確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客觀認識我國當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的基礎上提出的。牢固樹立和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國總結“十二五”成果,開啟“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對國際發展經驗教訓的合理借鑒和總結我國發展實踐的重要成果。
三、深刻領會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性
(一)五大發展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
五大發展理念與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在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在邏輯上是一脈相承的,在主題上是高度契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建設發展實踐相結合的智慧結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才能實現。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我們黨執政的一條寶貴的歷史經驗。在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曾鮮明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21世紀初期,胡錦濤總書記審時度勢,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豐富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黨的十七大報告也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在“十二五”與“十三五”交替之際的歷史新方位,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和確立,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為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階段的偉大勝利,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五大發展理念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既與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一脈相承,又賦予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新的內涵。
(二)五大發展理念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再認識
我國從1953年開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從"十一五"起,"五年計劃"改為"五年規劃"。五年規劃(計劃)的發展歷程,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探索和發現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實踐過程。五大發展理念正是這個實踐過程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相結合的智慧結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體現了深刻把握基本國情的共產黨執政規律基本要求,全面把握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重大問題,遵循了人類社會發展演進的歷史規律,更順應了新世紀社會發展的時代潮流。五大發展理念是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而形成的治國理政新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再認識,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三)五大發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整體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國的改革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涉及面最廣、難度最大、程度最深的重大改革,面臨的困難和阻力前所未有。而進一步深化改革必然牽涉到體制、機制、制度等深層次的問題,必然涉及到影響全局的深層次問題、重大敏感問題,必然影響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軍隊及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五大發展理念的改革創新是最根本的改革創新,是現階段我黨破解改革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的重大整體戰略。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五大發展理念是相互融合、相互貫通、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整體。五大發展理念必須同時全面樹立、堅持和落實,只有這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才能如期實現。(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人:徐憲、 張保磊)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