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是黨自身建設的要求,是黨執政為民的基礎,是黨執政成效的反映,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需要。鑒于黨的角色和使命、黨的發展現狀、黨所面臨的考驗和危險,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
政治生態是指在一定社會范圍內政治個體、政治組織及兩者與政治生活環境之間的復雜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政治關系和政治行為方式。黨內政治生態主要講的就是黨風,核心是領導干部的黨性、黨紀、黨規、意識、作風問題。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其黨內政治生態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長遠發展。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是黨自身建設的要求,是黨執政為民的基礎,是黨執政成效的反映,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需要。鑒于黨的角色和使命、黨的發展現狀、黨所面臨的考驗和危險,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率先垂范,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贏得了黨心民心。然而,當前黨內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正之風,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主要表現在:理想信念動搖,不認真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惰政懶政,妄議中央。黨性觀念、組織觀念、宗旨觀念、群眾觀念淡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漠視群眾疾苦,奉行“好人主義”,做“兩面人”,弄虛作假。價值觀扭曲,與“四風”難以割舍,搞非組織活動,貪污腐敗。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組織渙散,紀律松弛,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一把手的權力缺乏監督制約。搞人生依附,搞拉扯吹拍、阿諛奉承,關系文化和圈子意識盛行。權力尋租,官商勾結,優親厚友。黨內監督機制缺位、失位、錯位,腐敗濫權。潛規則盛行。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向黨伸手,討價還價。這些現象和行為嚴重惡化了黨內政治生態,敗壞了黨的形象,削弱了黨的執政能力。
十八屆六中全會直面當前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存在的突出問題,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修訂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就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作出新的重大部署,著力凈化黨內政治生態。
一是引導政治主體。政治生態建設的關鍵是政治主體的思想和行為,其核心是抓好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會議要求他們以上率下,予以重點監督,顯示出“治國先治黨、治黨先治上、治上先治長”的決心和導向。會議強調: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擔負起執行和維護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責任,完成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部署的任務。
二是涵養政治文化。就黨內而言,主要指黨員的思想觀念和黨的作風。對于一個有88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首先必須強調思想統一。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四個全面”,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其次強調責任意識。如增強黨的意識,堅持黨的宗旨,堅持群眾觀念、法制觀念,增強憂患意識、使命意識;班子成員必須增強全局觀念和責任意識。領導干部必須強化組織觀念。再次強調個人操守。講修養、講廉恥,有所敬畏,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保持政治本色。
三是健全政治制度。凈化政治生態,制度治黨是決定性因素。會議圍繞權力、責任、擔當設計制度,制定了兩部法規,本身就是完善制度。黨章是黨內政治生活的基本遵循。貫徹民主集中制旨在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有助于發揚黨內民主,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嚴明黨的紀律,強化黨內制度約束,制定黨內監督條例,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將大大促進秉公用權、廉潔自律、遏制腐敗、清除黨內潛規則,推動管黨治黨走向“嚴實硬”。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規范和純潔黨內同志交往,才能革除吏治腐敗。
四是規范政治行為。會議要求:積極履行黨員的義務和權利,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黨的組織充分履行職能;嚴守紀律,對黨忠誠,光明磊落,勤政務實,清正廉潔,敢于擔當。密切聯系群眾。自覺抵制不正之風和貪污腐敗。
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最終服務于加強黨的建設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使黨更加堅強有力地領導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作者: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覃輝銀)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