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學習貫徹落實六中全會精神,要把這八組關系的內涵認識準、理解透、把握全,繼而通過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將《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變成全黨共同的政治認知,內化為穩定的政治素養,再外化為鮮明的政治形態。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注定在加強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將對全面從嚴治黨產生巨大的影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十八大以后作出了“四個全面推進”的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提出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的要求。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這兩部非常重要的黨內法規,為全面推進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依規治黨進一步夯實了黨規基礎。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對如何準確深刻地理解、如何扎實深入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是在黨中央領導下有力、穩步、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行動綱領。
我們黨肩負著通過“四個全面推進”使黨長期執政、使國家長治久安、使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使命。擔當好這個使命,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需求非常迫切。全會公報強調,“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這是一個具有時代性和根本性的命題。我們黨是國家的執政黨,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人民和歷史為什么選擇中國共產黨來執政?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具有先進性和純潔性。要讓人民和歷史堅持這個選擇,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們黨必須不忘初心,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是由我們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制度五道屏障保護出來的,而其中政治屏障是最為根本的。這道屏障坍塌的話,其他的屏障也會不復存在。黨內政治生活的弱化和失范必然導致思想的異化、必然導致組織的弱化、必然導致作風的腐化、必然導致制度的軟化,最終導致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變質。所以,我們必須要高度認識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在整個全面從嚴治黨當中的重要地位及重要作用。
全會站在時代發展的制高點,總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適應形勢的變化和需要,確定了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規范化標準、內容、方式。全會審議通過的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提出了“四個著力”的重點方向和十二個基本精神。從中完整把握“講政治、守規矩”的主題,關鍵是要正確把握好八組辯證關系。這八組辯證關系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之間的辯證關系;黨的基本路線中兩個基本點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改革開放的辯證關系;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與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的辯證關系;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的辯證關系;黨員權利與黨員義務的辯證關系;黨規與國法的辯證關系;鼓勵干部擔當負責與禁止干部濫用權力、貪污腐敗的辯證關系;加強黨的領導和強化權力監督的辯證關系。保證黨內政治生活的強化和規范,無不與這八組辯證關系的正確把握密切相關;黨內政治生活的弱化和失范,往往是從割裂這些辯證關系開始的。六中全會基于這八組辯證關系各自的內在聯系,豐富了黨內政治生活建設的思想理論、實踐措施,構建起科學化黨內政治生活體系的坐標系和全景圖。學習貫徹落實六中全會精神,要把這八組關系的內涵認識準、理解透、把握全,繼而通過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將《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變成全黨共同的政治認知,內化為穩定的政治素養,再外化為鮮明的政治形態。
高等學校是我們國家立德樹人、塑魂興國的重鎮,在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急需中負有責無旁貸的責任。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將按照教育部黨組的部署,認真研究并實施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方案,把我校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對全面從嚴治黨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各項任務的認識統一到六中全會的精神上,切實擔當好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和各級黨組織在推進學校中心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全校師生員工深化綜合改革,為實現“雙一流建設”的既定目標作出貢獻。(石亞軍,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
原標題:從八組辯證關系看六中全會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