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強化,新供給產品和服務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態勢。
在風雨巨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下,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6.8%,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
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出現了系列新特征。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新供給正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并為傳統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二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激發了新需求,新供給新需求攜手并進、交相生輝。三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外溢效應日漸突出,高質量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強化,新供給產品和服務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態勢。一季度,新行業新產品迅速發展,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9%和8.8%,其中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15.2%,新能源汽車增長139.4%,工業機器人增長29.6%。從能源供給角度來看,核能、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11.6%、33.8%和33.5%。
這些數據說明,我國新的增長動能正在形成,新供給不僅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還為傳統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新供給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收入的持續提高。收入的持續提高催生了新的消費需求。
在解決吃“飽”問題之后,人們對吃“好”提出了新的需求,從而促進了新供給發展。其一,收入的提高增加了對深加工食品的需求。其二,對食品新鮮度的要求提升了以冷鏈為代表的設備生產,并促進了物流、倉儲及配送水平的信息化。其三,收入提高增加了在外用餐以及外賣等享受型消費支出。其四,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需求也進一步提升了農業生產水平,并催生了對各地綠色、特色食品的生產。同樣,穿暖之后“穿美”的需求也在拉動紡織和服裝等傳統行業的升級。這些傳統行業的升級改造無一不需要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的支撐。
美好生活并不局限于吃穿,人們對生活品質的提升培育了新的需求:化妝品類消費需求高速增加,健康需求快速增長,日益增長的文化教育需求刺激了該領域的投資,旅游需求進一步提升,現代通信和電子消費品的普及加快了網絡零售的發展。再從生產和投資角度來看,一季度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4%,均處于制造業行業之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形成了新供給和新需求相互支撐、交互輝映、協調發展的嶄新局面,呈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濟特征。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消費需求升級的外溢效應日漸顯現,新供給和新需求正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引擎。
從供給側來看,中國的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需要大量進口發達國家的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這為發達國家的高端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在此背景下,一季度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同比增長24.7%,其中,集成電路和數控機床分別增長28.7%和47.4%,均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和全球貿易增速趨緩形成了鮮明對比。
從消費的角度來看,中國居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消費水平不斷升級,中國正在為世界各國提供龐大的消費市場。從一季度數據來看,水海產品進口同比增長32.2%,關乎健康的生物技術進口也增長了24.5%。換言之,中國消費升級不僅拉動了國外初級產品的生產,也對高新技術產品形成較大的拉動作用。
從“一帶一路”建設情況來看,一季度,中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1.86萬億元,增長12.9%,高出同期中國外貿整體增速3.5個百分點,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27.5%,比重提升0.9個百分點。展望未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有望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引擎。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痹诹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引下,中國經濟必將乘風破浪,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新貢獻。
?。ㄗ髡撸撼虃チ?,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