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6年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山城”重慶開啟了新一年的國內考察。“要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2016年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山城”重慶開啟了新一年的國內考察。期間,習近平多次談到五大發展理念,尤為引人注意的是,總書記首次在講話中對每一“理念”均增添了動詞,用了5組共20個字的生動詞匯,即“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進一步豐富了五大發展理念。“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扶貧開發成敗系于精準,要找準‘窮根’”……總書記在調研期間的一系列論述為新一年中國發展布局謀篇,確定了“十三五”發展的“指揮棒”。
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
首次新增動詞,五組新詞匯豐富五大“發展理念”
去年11月,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時強調,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開出的藥方。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習近平在此次重慶調研期間強調,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尤為引人注意的是,總書記在講話中首次對每個“理念”均增添了一個動詞,用了5組共20個字的詞匯,即“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對五大“發展理念”進一步進行了豐富。
五大發展理念,既符合中國經濟的發展規律,也體現著整個中國社會的共識。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認為,五大發展理念指明了中國的前進方向,展示了中國下一階段發展的大思路、大戰略。“五大理念”指出了破解經濟新常態下各種問題的路徑,展示了中國發展的大趨勢。在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看來,五大發展理念是五中全會的亮點,表明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也說明隨著中國經濟邁上新的臺階,過去的一些發展方式已經越來越不“給力”。他認為,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有新的戰略構建,這個戰略構建就是五中全會作出的發展理念上的創新。
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
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需要
“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去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時首次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年伊始,在此次重慶調研中,習近平再次強調“側結構性改革”。他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習近平強調,“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需要,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有媒體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選擇的經濟治理良方。相對于傳統宏觀經濟調控中的“需求側”管理模式,“供給側改革”主要是通過簡政放權、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等手段,使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等要素實現優化配置,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拉動經濟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理論上的創新性概括。”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王遠鴻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種種困難,與國際金融危機這一外因的影響有直接關系,但更為重要的內因是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原因。供給側改革恰恰抓住了當前經濟領域的主要矛盾。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