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智能可穿戴設備銷售魚龍混雜,大量沒有3C認證、拿不出任何標準檢測證明的兒童智能手表順利生產、上市。
亂象:智能可穿戴設備銷售魚龍混雜,大量沒有3C認證、拿不出任何標準檢測證明的兒童智能手表順利生產、上市;記者目測白度超過國家標準的作業本也在售賣
回應:不要購買沒有經過3C認證的產品;針對文具存在的質量問題,會加強監管和抽查
昨日,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任小鐵帶隊上線廣東“民聲熱線”時透露,近期對省內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開展的專項抽查發現,不合格產品發現率達22.5%。同時,對于市民關注的學生用品質量安全、如何監管出租車計價器作弊等問題,省質監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作出回應。
智能穿戴產品不合格率為15%
任小鐵介紹,近期,省質監局組織抽查了省內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惠州市、東莞市6個地區40家企業生產的40批次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主要為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經檢驗,發現9家企業生產的9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22.5%。剔除3批次僅標識不合格的產品,實物質量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15%。其中,深圳市的抽樣批次較多,為29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27.6%。
本次抽查不合格項目涉及到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的標記和說明、導體的端接、發熱要求、熱濫用、正常工作條件下的發熱、輻射騷擾6個項目。其中2批次產品的導體的端接項目不合格;2批次產品的發熱要求項目不合格;1批次產品的輻射騷擾項目不合格。
任小鐵表示,省質監局已將本次抽查結果通報其他相關質量監管部門,對抽查不合格的生產企業,責令企業停止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并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對產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生產企業依法查處。
暗訪:大量智能手表無3C認證
進入開學季,學生用品市場火爆,質量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民聲熱線”記者在廣州走訪文具批發市場、手機專賣店、電腦城等發現,市面上的兒童智能手表魚龍混雜,大量沒有3C認證、拿不出任何標準檢測證明的產品順利生產、上市。有銷售人員直言,一般兒童智能手表的表帶材質和塑料袋類似,圓珠筆、作業本等常用學生文具也仍存在未按國家標準生產的問題。
在黃沙一家文具批發市場,不少學生稱自己選購的標準就是好用、順眼,至于品牌、標準什么的都不清楚。但根據國家標準規定,學生用的作業本等的紙張白度不能超過85%,太白會損害學生視力。記者在黃沙文具批發市場和三元里小學附近的小賣部,買到的作業登記簿,白度和A4紙類似(A4紙白度為90%)。多位家長表示,他們都擔心學生文具質量安全,但不懂如何分辨。
省通訊終端質檢中心檢驗部負責人對此回應稱,具備通訊功能的智能手表跟手機差不多,其在生產的時候需要接受監管,也需要經3C認證。沒有3C認證的智能手表不能生產。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進行3C認證時,對于智能手表的電機著火或者是機械危害的保護項目是有檢測的。任小鐵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沒有經過3C認證的產品”。
至于學習用品質量問題,省質監局產品質量監管處負責人介紹,廣東連續六年對紙張、筆墨、修正液等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查,不合格發現率是5%,最低不足1%,總體情況比較樂觀;也發現了安全帽、紙張白度、修正液等存在一些問題,下一步會加強監管和抽查,對于違法生產企業依法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