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2018年1月1日起,獲批的奶粉須在外包裝上標注配方注冊編號,未取得注冊的品牌,將不得在我國境內銷售。
近日,在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與荷蘭皇家菲仕蘭主辦的“后注冊時代嬰配行業發展媒體研討會”上,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說,“今后,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過多過亂,包裝涉嫌虛假夸大等亂象將得到扭轉。”
去年10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出臺,規定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產品配方必須通過相關部門的注冊后才能生產銷售。從2018年1月1日起,獲批的奶粉須在外包裝上標注配方注冊編號,未取得注冊的品牌,將不得在我國境內銷售。
距離規定時限只有4個月時間,目前,注冊工作進展如何?未來會給行業發展和消費者帶來哪些影響?會上,多位專家對此展開說明和討論。
“金裝”“銀裝”等將退出奶粉罐
“嬰幼兒配方乳粉注冊我們國家是最先開始的,沒有任何國際經驗可以借鑒,而是根據我國嬰幼兒奶粉產業發展的現狀來制定的。”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介紹說。
現狀是什么?據悉,以往企業只需要在國家相關部門對產品配方進行備案就能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有的企業推出幾十甚至幾百個產品,但配方雷同,價格卻高低不一,讓消費者無從辨析。同時,包裝不規范,虛假宣傳等亂象突出。
對此,《辦法》要求,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3個系列基于奶粉上的適用月齡,9個配方則是考慮到產品本身的常規狀態。對于包裝,《辦法》規定,標簽和說明書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護腸道等功能性表述等。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介紹說,審評實際上是對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檢驗和提升,內容分為3個方面:配方、標簽和生產工藝及設備。“注冊審查過程是非常嚴格復雜的。企業在提交材料過程中,回去修改、補正等情況很普遍。”
“像‘金裝’‘銀裝’之類的字樣,今后不會出現在奶粉的外包裝上,因為這些都可能會影響消費者選擇購買。”劉學聰說。
菲仕蘭是第一批通過注冊的國外進口奶企,其高級副總裁楊國超介紹說,通過嬰配注冊的菲仕蘭“美素佳兒”新配方相較此前配方,僅有微調,但在包裝標簽方面,根據要求做出較大調整,比如已經去除了“金裝”等字樣。
劉學聰表示,今后消費者在選擇上,要認準罐裝上標注的食藥監總局批準的號,這是產品的身份證;同時,對標簽的大力規范將使消費者對品牌的辨識認知更強烈,在選擇的時候,拋開過度宣稱的內容,讓選擇更加單純。
37家企業的配方已獲準注冊
8月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首批獲得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的22個企業,包括17家國內企業,以及5家國外進口企業。截至目前,食藥監總局共批準了7個批次,已經有37家企業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獲準注冊,共涉及配方192個。其中僅有7家為國外進口企業。
針對國內外企業獲批數量差異較大的情況,劉學聰認為,除了一些中小企業是由于對嬰幼兒奶粉注冊的重視程度不足,技術、人力跟不上之外,還有部分原因是國外進口企業在準備申請材料時有更多程序,比如中英文翻譯、材料公證等。“但國外企業獲批門檻和國內企業是一致的。”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建議,沒有通過注冊的企業要積極行動起來,已經通過注冊的配方,企業要盡早地投入生產,盡早上線,占領市場先機。“嬰配注冊實施后市場占有率會發生積極的變化,企業要尤其注意三線以下城市的市場商機。”
劉學聰提醒道,獲得奶粉配方注冊的企業并非一勞永逸。“因為配方注冊只是對產品準入市場的審查,未來,企業要按照配方注冊批準的證書的要求嚴格組織生產。監管部門會通過現場核查、監督抽檢等措施,持續保障產品安全。”
海淘奶粉需謹慎
海淘是非常受年輕媽媽歡迎的一種購買奶粉的方式,值得關注的是,奶粉配方注冊目前對海淘產品尚未覆蓋。
宋昆崗對此指出,目前“海淘”的業態有三種:一是通過網上直接代購,屬于零售進口,監管難度很大;二是國內的網站從國外大批進口,然后通過國內網站進行銷售;三是自貿區業態,產品進入自貿區,再從自貿區向外銷售。奶粉配方注冊從明年1月1日開始正式執行,但實際上這第三類產品的配方并沒有注冊要求。
宋昆岡認為,對于上述后兩種業態的“海淘”應該有所監管,因為這是正常的國際貿易,產品在中國售賣,配方就應該在中國注冊。
“目前我們只能呼吁,海淘奶粉要謹慎購買,因為存在安全隱患。”劉學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