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豫酒曾有自己的榮光,名酒輩出,產量位居全國第四。而如今,豫酒在河南本土市場占有率不足三成,企業利稅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34%。
豫酒曾有自己的榮光,名酒輩出,產量位居全國第四。而如今,豫酒在河南本土市場占有率不足三成,企業利稅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34%。而這背后也有企業的“力圖崛起的身影”,個別酒企有300個以上的單品,甚至有企業5年換了4次品牌定位。
【數據】
河南白酒市場超過400億
豫酒只占本土不足三成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以這樣的視角去看豫酒文化,也可以說:一部豫酒史,半部國酒史。
今年,省政協常委、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李智民帶領省政協調研組圍繞“加快產業轉型發展促進豫酒提質增效”進行調研。
調研數據顯示,河南白酒市場超過400億元,在這塊巨大的蛋糕中,豫酒只占本土不足三成。這也意味著,在河南本土被喝掉的豫酒不足三成。
河南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有132家,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不足10家,企業平均利潤、利稅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42%、34%。
在調研中,李智民了解到,個別酒企有300個以上的單品,甚至有企業5年換了4次品牌定位。
當然,豫酒也曾有過自己的榮光。1997年,全國白酒產量700多萬噸,豫酒就占到60萬噸左右,位居全國第四,一時風光無限。在那一時期河南誕生了豫酒“六朵金花”,其中杜康曾入列國宴用酒,宋河在1995年就給國家上繳利稅1.5億元,仰韶在1998到1999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三……
為改變現狀,2017年河南將白酒產業定位為河南轉型發展的12個重點產業。
河南省政府出臺了《河南省酒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提出了企業重組、品牌重塑、營銷模式重建等系列戰略任務。
【突破】
仰韶建造了河南首個
白酒博士后研發基地
豫酒落后了,并不是口味不行。低調了多年的豫酒,不僅在工藝上求突破,在人才、營銷上都在轉型。
酒桌上,幾乎每個喝了豫酒的人,都會忍不住感慨一句:“原來豫酒口感這么好。”
“我們對制曲、釀酒、儲酒、酒體設計、灌裝整個流程268道工序,進行了工藝制度化、工序流程化,同時,加大低度酒的研發力度,保持低度白酒的領先地位。”河南省張弓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亞杰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說,張弓酒被稱為中國低度白酒的“鼻祖”,1994年曾達到10個億的銷售額。
這幾年,仰韶酒業的彩陶坊被很多人熟知,甚至有些年輕人聚會時開始選擇彩陶坊。河南商報記者從仰韶酒業了解到,這款酒于2016年被定為“中華陶融型白酒”,開創了我國白酒的第13種香型——陶香型。
這些成就都得益于仰韶酒業緊緊抓住的“牛鼻子”——人才。2015年,河南仰韶酒業有限公司博士后研發基地掛牌運行,這是河南首個白酒博士后研發基地,主要任務就是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提高白酒科學技術創新能力,解決研發、生產中的關鍵問題。
“從2002年開始,我們河南省酒業協會就一直在倡導并呼吁‘豫酒振興’,去年,省政府發出了‘豫酒振興’的號召。經過這一年的努力,豫酒有了發展,很多企業都加大了宣傳力度,豫酒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企業也在提高產品品質和營銷上加大了投入,努力營造‘河南人喝豫酒、豫商喝豫酒’的氛圍,并與酒便利、酒客來等知名連鎖品牌進行合作。”河南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說。
【大環境】
今年前3個月
豫酒多搶到5%的市場份額
7月12日,熊玉亮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一個數據,今年前3個月,豫酒的市場份額大概增長了5%,但是總體才達到25%,“豫酒的市場份額比較低,幾乎3/4的市場都被其他品牌占領。”
作為中國最大消費容量的省份,外省酒也是來勢洶洶,熊玉亮說:“國內不管一線還是二線品牌,都把河南作為除本省以外的第二市場。”
“過去,豫酒在市場環境、企業團隊、市場營銷方面都有問題,現在企業都在很努力地轉型。目前豫酒的產品線在縮短,企業不再是開發出很多單品,而是開始突出大單品,比如宋河突出國字系列、仰韶突出彩陶坊系列、賒店突出元青花系列等。伴隨著行業發展,豫酒行業很需要注入更多高層次營銷人才、高級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熊玉亮說。
【建議】
講好酒故事
放眼全球搶份額
在平頂山調研時,李智民強調,接下來的2~3年,是加快推動豫酒產業轉型升級的決戰時期,要堅決執行省委、省政府關于“豫酒振興”的戰略意圖和工作部署。
在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同時,借助“寶豐酒”“東坡酒”等優秀的酒文化歷史,在講好酒故事的基礎上,融合新技術、新手段,探索出能讓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現代化營銷模式,奪取更多的國內外酒類銷售份額。
為推進豫酒振興,圍繞省政府對豫酒的定位,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調研后給出了四條建議。
首先,要推動龍頭企業培育,建議選擇2到3家基礎較好的骨干酒企進行重點扶持,并借鑒外地經驗,推動組建以國有股份為主體的豫酒集團。
其次,加快工藝提升,引進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高新技術在釀酒行業轉化應用。
再次,在豫酒品牌重塑中,支持酒企制定差異化品牌發展戰略,引導支持酒企參評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華老字號。
最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制定酒類專業人才梯隊培育規劃,并爭取在河南設立國家級白酒質檢中心、技術研發平臺,讓企業和科研院所設立國家級、省級釀酒、品酒大師工作室。
白酒群雄各有奇招
貴酒:
守著名酒,抱團發展
以“茅臺”為代表的品牌貴州白酒享譽全國。然而,名酒“茅臺”的背后,“貴州白酒”這一品牌的打造面臨重重困境。面對困難,貴酒迎難而上,停止固守內耗,貴州省委、省政府把白酒產業列為貴州“五張名片”之首,并通過舉辦活動實現貴州白酒“抱團化發展”,打造“好山好水釀好酒”的貴州白酒產區形象。
蘇酒:
“我們的格局在世界”
數據顯示,2017年蘇酒實現主營收入589.92億元,利潤總額146.27億元。江蘇省釀酒歷史悠久,既是產酒大省,也是名酒之鄉,以“三溝一河”為代表的江蘇名酒在全國家喻戶曉。今年4月,“我們的格局在世界”,蘇酒集團打出了“世界濕地名酒”名片。
遼酒:
關注年輕人
糧食充足、消費市場廣闊,然而遼酒仍要面對來自外地名酒企業的強大外部市場壓力,有好酒卻少名酒。
近年來,遼寧省白酒業力爭形成以老企業為榜樣、白酒新秀后來居上的格局,同時,注重抓住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與特點,以期在未來的消費市場占據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