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月11日,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于擬命名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名單的公示》,將9個試點縣名單予以公示,永城市榜上有名,該市食品安全工作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1月11日,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于擬命名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名單的公示》,將9個試點縣名單予以公示,永城市榜上有名,該市食品安全工作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2015年4月,永城市開始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以來,該市嚴格落實“四個最嚴”和“四有兩責”要求,著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為全市百姓餐桌筑牢了一道安全防線。2017年12月,經檢查驗收和綜合評價,永城市創建工作整體水平達到驗收合格要求,被擬命名為“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縣”。
強化聯動,構建共治格局
近年來,永城市依托農產品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食品產業,現有食品生產企業108家、食品流通經營企業6420家、餐飲單位3050家、農貿市場55家。該市堅持把創建工作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創建領導指揮和統籌協調工作;印發《永城市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實施方案》,將創建工作納入市、鄉(鎮)兩級政府食品安全目標管理,實行“一票否決”;多次召開創建工作聯席會議,層層分解創建工作指標,形成政府牽頭、部門協作、齊心創建的工作格局。
強化監管,推動產業發展
近三年來,永城市始終堅持全程監管,構建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無縫隙監管格局,以整治推進創建工作,促進食品產業發展。
嚴把源頭治理。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在全市建立規模化生產基地3個。扎實推進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投入現代農業建設項目資金300余萬元,在全市15個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質量速測室和物聯網,在先帥新天地和蘇果超市建立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室。嚴抓過程控制。加強對食品生產重點企業監管和風險隱患排查,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推行“透明車間”和“視頻車間”,優化監管方式和手段,提升監管效能。在白酒、面粉等重點產品生產企業大力推進追溯體系建設,實現產品質量安全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責任可追究。嚴管流通風險。在全市食品流通企業中全面實施風險分級管理,加大嬰幼兒配方乳粉、白酒等重點品種和大型商超、農貿市場的食用農產品監管力度,開展食品網絡經營調查摸底工作,開展農貿市場示范創建活動。
強化技術,提升治理水平
創建以來,永城市建立健全檢驗檢測體系,劃撥建設用地15畝,建設永城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項目總投資3300萬元,總建筑面積1.66萬平方米,致力打造“門類齊全、覆蓋面廣、技術強大、服務優質”的區域性檢驗檢測中心。在全市29個鄉鎮食藥監所建立鄉級食品安全快檢站,初步形成市、鄉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結果互認、權威高效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同時,每年投入300萬元用于食品抽檢,食品抽驗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抽檢結果定期向社會發布,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和認知度。全力打造“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目前全市有15家大型餐飲單位完成“互聯網+明廚亮灶”,有600余家餐飲服務單位建立“透明廚房”。在市區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3條、食品示范店52家、食品安全示范學校食堂13家。完成小餐飲單位的改造提檔升級,授予46家“食品安全信得過單位”,37家“文明餐桌示范店”。
創新思路,打造特色亮點
除強化監管之外,永城市還創新思路,大力推介名優小吃,注冊商標6個,制定地方標準6個,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個,制定《永城名優小吃制作技術規范》6個。
為大力推行農村集體聚餐登記備案管理制度,該市設立“百姓食堂”試點,制定統一就餐標準,引導農村集體聚餐從流動經營向固定場所轉變。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標準,建立誠信“紅黑榜”制度,每年定期公布4期。建立并動態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實現“一戶一檔”。同時,市法院、食藥監局、國稅局、工商局等12個部門聯合對失信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和最嚴格的市場準入,大力約束失信行為。
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工作,今后,永城市將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完善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不斷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確保全市百姓食品安全。本報記者 李燕 實習生 楊哲洋 通訊員 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