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型城鎮化建設,就是要讓群眾既得到實惠,還要享受到城鎮化的現代文明。
映象網訊(記者 王濤 通訊員 王新托 文/圖)“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告別小年,家家戶戶開始為新年做準備。
1月21日11時,在中牟縣綠博1號安置社區,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村民們正在忙著掛紅燈籠、寫春聯,喜迎新年的到來。
記者來到村民王小學老人家中,他和老伴正忙著在新房里擺放鮮花和盆景樹。“新年搬新家,新房里過新年。俺家是元旦前搬進新房的,俺家分的房子是三室兩廳,共130平方米,一梯一戶,這輩子能住上帶電梯的房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新型社區里有學校、幼兒園、衛生院、健身場館、老年活動中心、村史館等配套設施,和城里人的生活一樣。”王小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過年有啥生活困難,盡管給鎮里說。快過年了,我們來看望鄉親們,給每家每戶送春聯,同時也聽聽鄉親們對鎮黨委、政府的意見。”劉集鎮黨委常務副書記劉永強拉著王小學老人的手,噓寒問暖。
“過去,住的是瓦房,整個村子環境衛生差,村里路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現在搬進了安置社區,就是不一樣,干凈舒適。有了黨的好政策,鄉親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王小學說。
走進村民陳建新家中,看到陳建新家里正在包餃子,劉永強也加入了包餃子隊伍中,客廳里暖意濃濃,一片笑語歡聲。
“我們對政府的安置很滿意,平時鎮政府工作人員非常關心我們的生活,還幫我們找工作,讓我們失地不失業。”陳建新告訴記者,“鎮政府定期組織開展失地農民就業培訓班,免費培訓、免費吃住、推薦優先就業。經過專業培訓,我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每月6000元左右,生活很安穩。現在,沒有村民外出打工,都是在家門口就業。”
“做好當地拆遷群眾的回遷安置工作,是一項重大民心工程。新型城鎮化建設,就是要讓群眾既得到實惠,還要享受到城鎮化的現代文明。”劉永強說,“從去年8月下旬開始集中大回遷工作,截至目前,劉集鎮魯廟、馮莊、祥符營、大冉莊、崔莊等5個行政村,共2372戶、11094人,7027套房,已順利完成回遷。到2018年,全鎮其他5個行政村回遷工作也將全部完成。”
劉永強表示,嚴格按照環境位置好、設計單位好、建設單位好、文化品位高“三好一高”標準,傾力打造“全省第一、全國一流”的安置社區。3個安置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均達到“七通十有兩集中”:“七通”是通自來水、通電、通四級公路、通寬帶、通有線電視、通天然氣、通暖氣;“十有”是指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標準化衛生室、連鎖超市、文體活動中心、科技文化中心、幼兒園小學、養老院、治安管理室、郵政所、金融網點;“兩集中”是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處理。同時,引進全國頂尖物業公司,對安置社區實行現代化物業管理,讓群眾搬進去后,居住生活幸福,實現由鄉村到城市,由農民到市民的華麗變身。
“隨著鄭東新區的快速東擴,劉集鎮區位優勢愈加凸現,劉集鎮到鄭東新區駕車僅需10分鐘的時間。按照整體規劃,劉集鎮將建成一個現代化、時尚創意、旅游休閑的小城鎮。”劉永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