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29日,雙匯發展公布了2016年一季度財報。在報告期內豬價大幅上漲,營業成本同比增長32.58%的同時,雙匯依然實現了實現營業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28.28%;實現凈利潤10億元,同比增長16.65%。
雙匯一季報收入凈利雙增長 多元化產品組合顯成效
4月29日,雙匯發展公布了2016年一季度財報。在報告期內豬價大幅上漲,營業成本同比增長32.58%的同時,雙匯依然實現了實現營業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28.28%;實現凈利潤10億元,同比增長16.65%。
雙匯發展2015年以來營收及利潤狀況(數據來源:雙匯發展財報)
對比雙匯發展2015年的財報,可以看出,從2015年至今,雙匯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在逐季度好轉。
有業內人士指出,雙匯去年以來堅持的“調結構、擴網絡、促轉型、上規模”的發展戰略已經初見成效。
據雙匯介紹,2016年,雙匯在肉制品貫徹“由高溫向低溫轉變、由食品向食材轉變、由傳統產品向西式產品轉變”的轉型戰略;生鮮品落實“由效益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的轉型戰略,由初加工產品向定制化、預制化、真空包裝、調理產品拓展。
在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看來,產品線的豐富與完善是雙匯業績節節攀升的關鍵原因。
2015年,雙匯推出了上選雞腿王、智品牛肉王、食享魚肉王、弗吉尼亞烤香腸、酸萌萌香腸十幾款新產品,并且在風格包裝更趨于年輕化,“食想家”、“我是搖滾青年”、“直言愛、不怕酸”等廣告語都契合了當下年輕人的語境。目前,雙匯品牌產品已有一千余種。
此外,國際化戰略的推進以及與史密斯菲爾德公司的合作亦是雙匯近年來頗引人矚目的“大動作”。
2013年,雙匯母公司萬洲國際以71億美元成功并購美國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公司,成為當時最大的中國公司收購美國企業的交易案。雙匯也由此成為了擁有100多家子公司、12萬名員工、生產基地遍布歐美亞三大洲十幾個國家的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
2015年12月,鄭州雙匯美式工廠正式投產。鄭州雙匯美式工廠,是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以來,二者合作在國內建設的第一個項目。項目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總投資8億元,日產美式肉制品100噸。
2016年1月,史密斯菲爾德品牌的培根、香腸和火腿等產品已在北京等各大城市全面上市。據雙匯客戶業務經理孫艷杰介紹,產品的高端品質,以及合理的價格獲得了許多消費者的認同。從全年來看,該品牌系列的產品應該能成為雙匯營收上的一個有力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