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豬肉價格“反?!北q,引發關注。而之所以說反常,是因為一般歷年春節過后,都會出現一波物價回落,而今年卻相反;而且,二三月份是豬肉需求消費淡季,肉價下降是常態,而今年卻反常態上漲。
■ 一家之言
豬肉上漲仍要追溯于前期的“谷賤傷農”。連續三年的行業虧損和環保整頓淘汰掉大部分養殖戶。使得供給小于需求。因此,豬肉價格上漲必將持續一段時間。
一季度的豬價超出所有人預期。
自2月22日以來,全國豬價持續4周上漲10%。中國生豬預警網數據顯示,22日瘦肉型豬出欄價達19.9元/公斤,較去年同期漲超60%,已突破2011年6月的歷史最高點。
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豬肉商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今年的豬肉價比往年“高太多了,高了近三分之一”。
豬肉價格上漲源于供小
豬肉價格“反?!北q,引發關注。而之所以說反常,是因為一般歷年春節過后,都會出現一波物價回落,而今年卻相反;而且,二三月份是豬肉需求消費淡季,肉價下降是常態,而今年卻反常態上漲。
更讓市場吃驚的是,一般豬肉價格上漲往生產環節追溯都伴隨著養豬飼料添加劑、防疫等生產成本的上漲,即成本推動是原因之一。今年這輪上漲基本沒有成本推動因素。豬價大漲和飼料的成本一降再降形成鮮明對比。目前豬料比價漲至7.42:1,遠超4.4:1的盈虧平衡線,繼續處于紅色預警過高盈利區;豬糧比價平均水平漲至10.4:1。短期內,飼料價格仍將繼續下降。上周,養殖戶玉米、豆粕到場價格同比分別下跌22.46%和17.77%。
到底豬肉上漲的原因何在?仍要追溯于前期的“谷賤傷農”。連續三年的行業虧損和環保整頓淘汰掉大部分養殖戶。今年,母豬存欄量進入周期低位,券商數據顯示,1、2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繼續降低至3760萬頭,環比下降23萬頭,較上輪周期低點低17.9%。母豬持續下行導致仔豬和肥豬供應緊缺,今年冬季的疫情又給仔豬存活率雪上加霜。目前散戶手中幾無豬源,貨源基本掌握在規模場手中,而規模場控制出欄量。一句話,用時髦的說法,是供給側出現了嚴重問題,求大于供必然造成價格瘋漲。
通常仔豬長成出欄需要4個月,從補欄后備母豬到影響供應則需要13個月左右。這就是說,豬肉價格上漲必將持續一段時間,短期內不會止漲回頭的。
豬肉價格上漲對于連續三年虧損的養豬業帶來利好和機遇。有利于調動養殖戶包括農民的積極性。當然,從目前種豬場二元母豬的銷售情況來看,確實日漸火爆。但是,周期性下跌的時間表已經確定。生豬養殖場戶也需要理性判斷生豬價格未來走勢,進一步增強風險意識,合理安排補欄。
豬肉價格上漲更為重要的一個外溢影響,是其帶來的CPI指數的上升。
近年多輪通脹的發生,都或多或少與豬肉價格率先走高有關。作為考核CPI的主要參考價格之一,一頭豬常常扮演著通脹帶頭大哥的角色。這次或同樣不能幸免。
在豬肉價格瘋漲的同時,蔬菜價格已經開始持續走高。茄子5塊多一斤,大蔥將近7元一斤,香椿苗30元一斤……不少市民感嘆,菜價上漲得厲害。除了肉價菜價上漲,房價、房租價格都在走高。如果不出預料的話,2月CPI同比上漲2.3%創出自2014年7月以來19個月的新高后,3月份CPI將繼續創出新高。
CPI的持續上升,根本性原因還是在于供給與需求上。在供給不能有效放大的情況下,需求卻逐步累積,后果就是物價走高,通脹有所抬頭。從國內因素看,通脹抬頭后,未來央行偏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可能將轉為收回收緊流動性。而這也將對股市產生影響。這也是券商緊盯一頭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