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要實現“旅游+”,除需求拉動外,還要有利益推動。“旅游+”不是簡單疊加、復合交叉,而是以利益為紐帶、以共贏為目標,實現跨界組合、產業聯合,達到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效果。
要實現“旅游+”,除需求拉動外,還要有利益推動。“旅游+”不是簡單疊加、復合交叉,而是以利益為紐帶、以共贏為目標,實現跨界組合、產業聯合,達到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效果。要在價值鏈基礎上,形成配合有序的產業鏈條,支持游客順暢完成各項旅游活動,才能在消費中實現各方利益。
一、做好旅游加法勢在必行
1.做好旅游加法是規律所定。生產與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基本矛盾,生產與消費平衡發展,就能維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新常態下,要推動生產、消費走向均衡,重點是提高居民收入,同時刺激居民消費。大眾旅游是工業經濟發展的結果,工業化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增加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時間和可支配收入,但也加快了生活和工作的節奏,使人們在工作之余渴望獲得更多放松和娛樂,城鎮化使人們厭倦慣常環境,形成對空間的消費需求。這促使我國居民近年來旅游消費需求膨脹式增長,旅游成為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旅游業作為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在刺激居民消費、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做好旅游加法,旨在完善旅游產品體系,擴大旅游消費領域,既能滿足旅游消費需求、增加人民福祉,又能推動生產消費平衡發展,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2.做好旅游加法是產業所需。我國旅游發展從觀光開始,但隨著黃金周、小長假、帶薪休假等制度的逐漸落實,國民的旅游熱情得到集中釋放,帶來豐厚收益的同時,也引發一系列突出問題,游客不再滿足“到此一游”的觀光方式,對度假旅游、新興業態、優質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強。在這種情況下,“旅游+”既對傳統產業體系提出挑戰,又為旅游發展注入活力。“旅游+”產生的“自駕游俱樂部、QQ旅游大本營”等新業態、融入獨特文化元素和服務理念的主題酒店、主題公園、旅游演藝、旅游度假區、旅游小鎮等備受青睞。高速、粗放的增長階段即將過去,“旅游+”成為引領我國旅游業走集約型、內涵式發展道路,推動產業升級換代的必然選擇。
3.做好旅游加法是使命所系。當今世界經濟結構正在從產品型經濟轉向服務型經濟,全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平均比重達到70%。但在我國工業經濟仍占主導地位,2013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是46.9%,2014年提高到48.2%。旅游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集生產服務、生活服務、公共服務于一身,其產值提升可以直接促進經濟發展、社會轉型。旅游業又是綜合性產業,關聯性強、輻射帶動作用大,能夠帶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轉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旅游業還是社會投資的熱點領域、消費拉動的引導領域、服務出口的重點領域,是我國經濟增長不可忽視的領域。做好旅游加法、完善旅游產業體系,既能夠促進旅游服務產值增加,又能夠輻射帶動關聯產業發展轉型,并且在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領域可以助推經濟發展。因而,是旅游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更是我國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戰略轉型的需要。
二、做好旅游加法的基本模式
隨著資源空間拓展和產業鏈條拉伸,旅游業展現出能較好地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特性,并對關聯產業產生強大的輻射和波及作用。“旅游+”正是運用這一規律,拓展旅游產業發展空間,推動我國經濟形態向服務型經濟轉化。
1.旅游+產業模式。“旅游+第一產業”:旅游與種植業、漁業結合,出現以觀賞、采摘、加工、垂釣為活動內容的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與林業結合,出現以觀光、休閑、療養為活動內容的生態旅游、森林旅游、養生旅游;與牧業和副業結合,使大量農產品作為旅游商品走進千家萬戶。農業為旅游提供資源,滿足游客親近自然、增長知識、放松身心、懷念故土的需求。旅游縮短營銷鏈條、增加農產品價值,并帶動農民就地轉業、提高農民收入。“旅游+第二產業”:越來越多的現代企業開發工業旅游項目,利用品牌效應吸引游客,制造業如青島海爾、廣東美的,加工業如雙匯集團、宛西制藥。工業旅游使游客增長見識,體驗到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樂趣,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有鼓勵、啟發和示范的效果。旅游是企業不花錢的廣告,能夠擴大品牌影響、提升企業形象、加快產品銷售。旅游購物使更多工業產品納入到旅游商品之列,規劃、創意為新型工業城市帶來生機活力,景區化改造使廢棄工業和礦坑等變廢為寶,創造資源再生價值。
2.旅游+服務模式。“旅游+第三產業”混搭產生的新型旅游業態層出不窮:旅游業與交通運輸業結合,推動自駕旅游、房車旅游、鐵路旅游、郵輪游艇旅游、低空飛行旅游等的發展,交通運輸為旅游提供“行”的支持,旅游發展為交通運輸開發客源市場、增添旅途樂趣。旅游業與房地產管理業結合,促進了休閑度假旅游發展,使溫泉旅游、濱海旅游、山地旅游、森林旅游、運動康療等有了住宿的依托,同時催生出產權酒店、養老休閑酒店等旅游地產和新型酒店經營模式。旅游業與飲食業,餐飲是保證旅游行程持續的基礎條件,但強烈的地域、民族、民俗特性又使地方風味、花卉藥膳、飲料美酒等美食元素成為美食旅游的吸引物。旅游業與商業,旅游購物是旅游活動的重要環節,但地方特色、產品質量、購物環境、稅匯政策等又使購物旅游、商務旅游、會展旅游成為都市旅游的新形態。通過旅游加法,豐富了旅游產品體系,也提升了旅游服務層次。
3.旅游+文化模式。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部門,與旅游業結合使其以民眾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得以接受。教育與旅游結合,產生紅色旅游、研學旅游等,而到博物館類、地質類、科技類、工業旅游、鄉村旅游等景區參觀學習,有效幫助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接受教育、洗滌心靈。文化與旅游結合最為緊密,主題公園、旅游演藝節目,具有地域特色的曲藝、戲曲、雜技、民俗表演、文化巡游等活動,新興的動漫產業、手工藝品、行為藝術、畫廊、酒吧等文化元素的滲透,增強了旅游的趣味和品位,同時傳承文明、促進文化創新。衛生與旅游結合,推動療養康復、養生度假、美容保健、特色醫療等醫療旅游項目發展,改善亞健康,受到重視和歡迎。攀巖、蹦極、登山、滑雪、潛水、沖浪、拓展訓練等戶外體育運動項目,需要特殊的環境條件,與旅游結合產生滑雪旅游、登山旅游、漂流旅游、探險旅游等體育旅游項目,大型體育賽事還是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節事旅游活動。體育旅游既滿足小眾化、散客化旅游的個性化消費需求,也推動體育用品、戶外活動用品、特殊體育裝備產業的發展。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