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據媒體報道,為了懲戒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故宮建立了“黑名單”制度。亂刻、亂畫、破壞文物的,或加價出售門票從中牟利的黃牛,以及在故宮之內兜售小商品、發放一日游小廣告的人員勸阻無效的,就會被列入黑名單。
據媒體報道,為了懲戒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故宮建立了“黑名單”制度。亂刻、亂畫、破壞文物的,或加價出售門票從中牟利的黃牛,以及在故宮之內兜售小商品、發放一日游小廣告的人員勸阻無效的,就會被列入黑名單。目前已有2500人進入這份“黑名單”,他們將不能進入故宮。不過故宮方面解釋,上榜并非“終身禁入”,禁入時間大約二至三年。
總的來看,跟景區相比起來,游客還處于弱勢地位。再推而廣之,跟商家比較起來,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比如說,景區門票老是漲價,游客毫無話語權。因此當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最重要的任務還是規范景區的經營行為,規范所有商家的經營行為,切實保護包括游客在內的所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但現在要警惕另外一種心態,這就是所謂的“弱者心態”或者“受害者心態”。大凡有游客在景區有不軌的行為,一旦有人批評,總會有另外一種聲音辯護說:怎么不去批評景區亂漲價,抓住游客的小錯誤干什么?似乎景區的錯誤給了游客犯錯的正當理由。而景區好像也頗為氣短,不敢嚴格管理。同理,每有警察治理小偷小摸,酒駕超載一類的行為,也總會有人說:警察怎么就抓我,不抓別人?這樣一種心態的蔓延,就使得很多人不去履行自己的社會角色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游客亂寫亂畫,破壞文物,亂說亂動,破壞秩序的行為比比皆是。同時,也使得批評和糾正這種行為的努力變得困難重重。
但事實上別人的錯誤和個人履行責任并沒有什么必然聯系。每個人都應該正確行使他自己的權利,承擔自己的義務,而且并不以他人是否正確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為條件。應該做什么事,不應該做什么事,都應該按照客觀的規矩來,而不是參照他人的言行。古人云:莫以惡小而為之,就是在告誡人們,盡管有大惡在發生,但是你不為小惡,那么社會就多一份向上的希望。
游客固然是景區的消費者,但消費者絕非是什么上帝,而是與景區權利、義務對等的主體。具體而言,進入景區的游客,事實上已經跟景區有不成文的協議,景區提供應有的義務,游客則承擔保護景點、遵守秩序的義務。景區違反協議,侵犯游客的權利,游客應當勇敢地進行維權,但絕不能逃避自己的義務。對于不承擔自己義務的游客,景區應當予以懲戒。但有些游客的行為,確實屬于“小惡”,法律難以顧及,打擊起來頗有難度。而“黑名單”制度,顯然是一種有效的懲戒制度,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結合身份證購票,能夠對“小惡”精準打擊,起到懲前毖后的作用。
“黑名單”制度不可能禁絕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它必須要跟法治、跟對景區的治理結合在一起。但無論如何,“黑名單”制度建立了一個敦促至少是提醒游客恪守責任和義務的機制:你不按規則玩?那好,下次你就別進來玩!
(周云,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