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百湖之城”武漢,半個多世紀來,近90個湖泊因造田、建城而消失。為了讓現存湖泊“一個都不能少,面積一寸也不能縮小”,近年來武漢市痛下決心,陸續出臺措施嚴厲治湖。
被“搶救”恢復的竹葉海。 武漢市硚口區水務局供圖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李長安教授研究對比幾十年來的衛星遙感影像,顯示武漢市湖泊面積從1987年的370.97平方公里萎縮至2013年的264.73平方公里。
核心閱讀
“百湖之城”武漢,半個多世紀來,近90個湖泊因造田、建城而消失。為了讓現存湖泊“一個都不能少,面積一寸也不能縮小”,近年來武漢市痛下決心,陸續出臺措施嚴厲治湖。
“20多年來,眼看著湖沒了,又眼看著湖回來了。”武漢市硚口區竹葉海湖畔,49歲的李靜頗為感慨。
竹葉海原是個主體湖面為200多畝的原生態湖泊,卻一度被分割成了19個養魚種藕的“爛泥塘”。經過5年的努力,竹葉海終于初現湖景。
竹葉海治理是武漢湖泊保護的成功個案。隨著今年1月9日武漢市人大審議通過更嚴格更具體的《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以及《武漢市湖泊綜合管理考核辦法》的出臺,武漢惡性填湖事件,或許不會再發生了。
城市擴張,曾是一部填湖史
坐擁大江大湖,是武漢最引以為豪的特色。然而武漢依水而興,也因水而傷。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湖泊就成了人們眼中的資源掠奪地,圍湖造田、填湖建城、攔湖養殖……向湖泊索取的方式不一而足。而隨著上世紀末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張,湖泊被污染和蠶食的速度也成倍增加,湖泊數量銳減。
從某種程度上說,武漢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就是一段填湖史。走在漢口楊汊湖的大街小巷,若非親耳所聞,你無法想象,這片車喧馬鬧、房屋鱗次櫛比的現代街區,幾十年前還是浩淼碧波。
“大約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村里把湖面分成大大小小的湖塘,承包給大家搞養殖,后來人多了,湖塘就被填平建了房子,修了馬路,很快,就都成了平地了?!痹跅钽夂幼×私?0年的劉武不無感慨地說,他小時候在其中游泳摸魚的楊汊湖,面積相當于東湖的1/4。
如今,僅僅是一個地名的楊汊湖是近20年來較早消亡的湖泊之一,而城區湖泊消失的另一個代表——范湖,則是在2008年才湮沒在迅速崛起的高樓大廈中。
數據顯示,目前武漢城區湖泊有40個,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這一數字是127個——60年來武漢城區近90個湖泊消失。
“幸存者”中,也有不少地段不錯的湖泊難逃房地產“鐵桶式”開發的“毒手”,成了一個又一個樓盤的“內湖”……西北湖、沙湖等湖泊的大部湖岸被建筑包圍,沙湖面積由2001年的4.7平方公里縮減到2013年的3.08平方公里,而后官湖則由上世紀80年代末的45.8平方公里縮減到了目前的37平方公里。與湖泊面積迅速縮小相伴的,是湖體水質急劇惡化、水體自凈能力下降、生物多樣性衰退。
頂層設計,讓護湖有法可循
“不僅市區現有的40個湖泊,轄區內的166個湖泊,也一個都不能少,湖泊面積一寸也不能縮小!”危機之下,保護湖泊漸成共識,武漢市委提出如此愿景。
“在武漢保護湖泊的頂層設計中,法規建設和劃定‘三線一路’是最大的亮點,一個是讓護湖有法可循,一個是讓護湖行動有的放矢。”武漢市湖泊管理局湖泊管理處處長王學立說。所謂“三線”,是指湖泊水域藍線、環湖綠化綠線和湖泊周邊建筑控制灰線;“一路”是指環湖路?!叭€一路”為全方位湖泊保護提供了“生命線”,并勘界立樁進行保護。
劃定“三線一路”的目標在于“鎖定岸線”,在地圖上為湖泊“安家”,不讓填湖悲劇重演。然而從房地產開發的“虎口”“奪湖”,顯然不會順利。因為土地經濟的巨大誘惑,無論是湖岸沿線的開發商還是沿線街道辦,都不愿意將湖泊沿岸的土地劃入“三線”范圍。
后官湖“三線”制定過程就是一場拉鋸戰。先是沿湖街(鄉鎮)認為一些湖邊塘、低湖田不應該劃入藍線內,再是劃定綠線時遇到的問題更多、阻力更大。按規定,綠線距藍線不少于300米,因此不少建設用地被劃入綠線控制范圍,甚至一些已經出讓的土地,也需要開發商退還,而在后官湖區域,土地出讓價格達到每畝百萬元,劃定“三線”就動了當地政府的“奶酪”。
在位于后官湖蔡甸街彭家山村段,按照“三線”規劃,要收回區政府已出讓給開發商的3.5公頃土地還湖,開發商堅決不愿意退讓,蔡甸區政府經過多次艱難談判,才與開發商達成一致,退還湖面。
2014年歲末,武漢市湖泊“三線一路”保護規劃編制完成,全市166個湖泊家底盤清。相比2005年武漢市水資源普查確定的779平方公里湖面,藍線的劃定讓全市湖泊面積“長大”了近90平方公里,相當于約3個東湖的面積。
全民監督,市區湖泊不再納污
“如果把城市和湖泊比作一對戀人,那么現在武漢的湖泊保護到了全城熱戀的階段了。”武漢市湖泊管理局政策法規處副處長高山說,“在武漢,老百姓不能容忍破壞湖泊的行為。”
成立于2010年的“愛我百湖”志愿者組織,目前已有成員上萬人。在過去的4年里,這個組織曾成功制止了破壞塔子湖、龍陽湖、沙湖等湖泊的違規行為,其組織的“東湖排污口大調查”,解決了半側山排污口的老大難問題,每天減少2700噸污水排入東湖。
武漢市水務局污水管理處處長王赤兵介紹,武漢市計劃投資108億元,基本實現“一張干網全覆蓋、兩江水源得保護、三鎮湖泊不納污”的目標。目前,武漢市動工改擴建污水處理廠7個,目前已經完成了1個。全部完成后,污水日均處理能力將從188.5萬噸提升到280萬噸,基本滿足全市污水處理需求。
“水質的改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急不得?!蔽錆h市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黃天榮說,武漢正在進行湖泊水網連通建設,打造健康的水生態系統,效果會慢慢展現,但指望在短時間內看到根本性的成效,想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
(記者 程敏/攝 記者 程遠州)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