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志愿者人數、同樣的撿煙頭活動。2日,17名大學生志愿者用3個小時,在杭州西湖白堤1.5公里路程范圍撿起了游客隨意丟棄的3200個煙頭,而去年這一數字是7000多個。
每年國慶黃金周,都有數以百萬的國內外游客涌入杭州西湖景區,環湖一線到處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然而,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卻讓西湖美景“蒙灰”。
2013年10月2日,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市政市容環衛管理中心聯合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17名大學生志愿者用3個小時,在白堤和孤山路1.5公里的路程范圍內撿了7000多個香煙頭,并用部分撿到的香煙頭擺出了“無煙西湖、文明出行”的字樣,一度引起社會較大反響。
時隔一年,2014年10月2日,依然是17名大學生志愿者,依然用了3個小時的時間,依然是白堤和孤山路1.5公里的路程,這一次志愿者們撿了3200個煙頭。
“同樣的時間、地點、志愿者人數,同樣的撿煙頭活動,我們故意選擇這樣的對比方式,來檢驗游客的素質是否有提高。雖不準確,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這個答案。”“無煙西湖”活動的策劃人、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市政市容環衛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蔣虹說,其實,垃圾箱就在他們身后,這是環保意識問題,更是道德素質問題。煙頭的數量同比去年減少了大半,說明游客們的素質在提高。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崔颶連續兩年參加了“無煙西湖”環保活動,他說,去年他一個上午就撿滿了五大袋,今年一天內則撿了兩袋左右。“看來我們的付出還是有效果的,大部分游客都很自覺地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里。”
今年,志愿者們用煙頭拼出了一幅畫,他們事先手繪出一幅西湖景區輪廓圖,用撿到的煙頭鋪到畫中,覆蓋住西湖的湖面部分,畫下面依然是“無煙西湖、文明出行”的標語。
(記者段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