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上海辰山植物園珍奇植物館內一株看似普通的大樹開花結果了,引來很多游客關注—原來,它有一個讓人聞名色變的名稱:見血封喉。
別以為“見血封喉”只是武俠小說家的大膽想象,它確實存在于現實世界,堪稱植物界的“毒王”。見血封喉又名箭毒木,是??埔娧夂韺僦参?,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分布在我國云南、廣東及海南等熱帶地區,在東南亞各國以及印度、斯里蘭卡等地也有分布,是亞洲熱帶雨林的主要樹種之一。
見血封喉為常綠喬木樹種,成年植株高可達40米,通常具板狀根,其莖干、枝、葉等都含有劇毒的乳白色汁液(植物學上將這種有色汁液稱為“乳汁”),樹皮灰色。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一經接觸人畜傷口,即可使人畜心律失常,繼而出現心臟麻痹、血管封閉、血液凝固等現象,直至窒息死亡,故名“見血封喉”。關于見血封喉的毒性,流傳有許多傳說與故事。古代人已經懂得利用它的毒液捕獵,將它的乳汁涂在箭頭上,只要箭頭擦傷動物的皮毛見到血,那獵物肯定跑不遠。而在戰爭期間,東南亞地區的人們也用涂了見血封喉樹汁的弓箭來抵抗殖民者的侵略。
雖然箭毒木的毒液可致命,但俗話說“藥毒同源”,見血封喉也不例外。它的有毒成分主要為α-見血封喉甙和β-見血封喉甙,在藥理上具有強心,加速心律、增加心血輸出的作用,因此在醫藥學上有研究價值和開發價值。植物專家還表示,只要不讓見血封喉的樹汁碰到有傷口的地方,就不會有安全風險。此外,見血封喉的樹皮纖維柔軟而富彈性,是做褥墊等纖維制品的上等材料。
辰山植物園展覽館中生長的見血封喉于今年首次開花,讓人們看到了見血封喉的另一面。別看見它的名頭很大,花朵卻非常小,而且十分密集。緊簇的花朵與肉質的花托一起組成一種很特殊的花序,叫隱頭花序,為桑科植物特有的一種花序類型。植物專家介紹說,隱頭花序的特點是肉質的花托愈合從四周將所有小花包圍在里面,也就是說,從外面是看不到它的花,除非解剖開來。而隱頭花序結出的果實在植物學上稱為隱頭果,與常見的無花果、薜荔形狀類似。見血封喉的果實先為綠色,后為紅色,成熟時變為紫黑色。它的果實味道極苦,也含有毒素,不能食用。不過,見血封喉種子發芽率極高,更新能力強,容易繁殖。種子成熟后,只要隨采隨播,幼苗給以適當遮蔭,即可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