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殿的主體建筑金碧輝煌
6月30日,緬甸風格佛殿落成典禮暨安奉開光法會在洛陽白馬寺舉行,正在訪華的緬甸聯(lián)邦共和國總統(tǒng)吳登盛一行72人專程參訪。緬甸風格佛殿全部由緬甸出資,為第三座在白馬寺落成的國際佛殿。
現場緬甸風格佛殿落成
昨日上午,吳登盛一行參訪洛陽白馬寺,出席“緬甸風格佛殿落成典禮暨安奉開光法會”,受到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傳印長老、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永信法師,中國佛教協(xié)會秘書長王健,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靈光寺方丈常藏法師,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白馬寺方丈印樂法師及僧俗二眾的熱情接待。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陪同吳登盛出席了活動并發(fā)表致辭。河南省省長謝伏瞻、中國駐緬大使楊厚蘭、河南省委常委兼洛陽市委書記陳雪楓、河南省副省長張廣智以及河南省、洛陽市有關方面負責人參加了活動。
上午10時40分許,吳登盛一行抵達白馬寺,受到了隆重的歡迎。隨后,一行人前往大佛殿上香禮佛,并前往位于白馬寺國際佛殿區(qū)的緬甸風格佛殿。中緬雙方嘉賓共同為佛殿落成剪彩并致辭,中緬雙方法師共同為緬甸風格佛殿安奉念經祈禱。法會結束后,吳登盛將整套緬甸風格佛殿的文本資料、寶塔傘正式移交給白馬寺方丈印樂法師。
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介紹說,中緬兩國山水相連,世代友好。緬甸風格佛殿在中國洛陽白馬寺落成,將成為中緬佛教交流的又一重要標志。
吳登盛表示,緬甸政府和人民集體捐贈的佛殿落成在洛陽白馬寺,是在緬中兩國政府與人民精心協(xié)作與共同合作下完成的,這是一座象征緬中兩國人民友好的新里程碑,突顯了緬中兩國持久的友誼。
背景修建之初得總統(tǒng)支持,為第3座白馬寺落成的國際佛殿
記者了解到,白馬寺緬甸風格佛殿從修建之初,就得到了吳登盛總統(tǒng)的極大認同,中緬雙方就相關問題多次深入洽談后,2011年12月底,緬甸聯(lián)邦共和國宗教部部長杜拉吳敏貌率團訪問洛陽,并最終確定了緬甸風格佛殿修建事宜:該佛殿由緬甸政府出資建設完成后,無償捐贈給白馬寺,其中,佛殿構架由中方中標單位實施完成,內飾部分由緬甸政府委托緬甸亞洲世界公司完成,裝修使用的原材料將全部從緬甸運往中國。2012年9月,白馬寺舉行緬甸大金塔工程簽約儀式,主體建筑之一大金塔正式開建。
據介紹,緬甸風格佛殿位于白馬寺泰國風格佛殿西側,南北長108米,東西寬65米,整個佛殿坐北朝南,主體建筑包括大金塔、大佛殿以及博物館等,其中大金塔是該佛殿區(qū)的最高建筑,以緬甸仰光大金塔為“藍本”。緬甸仰光大金塔始建于585年,是世界佛教的一大圣地和緬甸國家的象征,大金塔形如倒置巨鐘,塔身高112米,塔身貼有1000多張純金箔。
記者了解到,白馬寺西側預留出400畝地為國際佛殿區(qū),目前,印度風格佛殿、泰國風格佛殿已建成開放,緬甸風格佛殿是第3座在白馬寺落成開放的國際佛殿。
【鏈接】
●印度風格佛殿
印度風格佛殿位于洛陽市白馬寺西側,該佛殿由印度政府出資修建,是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殿。
●泰國風格佛殿
白馬寺泰國風格佛殿始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1992年奠基,1995年竣工,1997年舉行佛像開光和佛殿落成典禮。佛殿坐南朝北,三層重檐,黃瓦覆頂,殿內正中臺上供奉銅質鍍金佛像,高7.2米,重8噸,是1992年泰國善信瓦塔納先生捐贈的。2010年初,泰國高僧趙昆岸長老、善信瓦塔納先生參訪白馬寺后,出資對佛殿進行翻修及擴建。2012年7月21日,白馬寺舉行泰國風格佛殿大殿放置“天角”典禮,這標志著白馬寺泰國風格佛殿擴建工程基本完工,并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