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小浪底“觀瀑節”推出紅色旅游線路
濟源小浪底“觀瀑節”推出紅色旅游線路
映象網訊(通訊員 李偉偉 牛雁超)6月29日,黃河小浪底開始調水調沙。屆時,天下奇觀、千萬人矚目的“觀瀑節”也將正式拉開長達一周的序幕。
“觀瀑節”期間,欣逢中國共產黨成立93周年,為此,濟源市小浪底景區充分挖掘紅色旅游資源,推出了5條紅色旅游線路。
一是紅色老區游。留莊的“英雄民兵營”打日寇、炸敵機、葫蘆隊渡黃河,作戰400余次,殲敵兩千余人,被譽為“河防堡壘”。抗日武裝“杜八聯”由小浪底附近的泰山村、蓼塢村、桐樹嶺村、橋溝村、馬住村等八個行政村組成,他們首創的“聯防戰”同“地雷戰”、“地道戰”一起被載入我國傳統戰法的光榮史冊。陳謝大軍黃河渡,1947年8月,陳(賡)謝(富治)兵團準備渡河作戰,在濟源近5萬民眾的支援下,兵團于小浪底庫區北岸 河清口至下冶一線,強渡黃河成功,開辟了豫西戰場。
二是紅色基地游。“小浪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廳”造型獨特、圖文并茂、立體感強,再現了黃河的歷史以及中華民族偉大的治黃史。“中華青少年世紀林”是1999年至2003年,兩萬多名團員青年響應“保護母親河”號召,在小浪底北岸山頭植樹5000余畝,栽下側柏、五角楓等樹種160余萬株。現在,樹已成林,滿山郁郁蔥蔥。“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張嶺半島,占地1000余畝,投資3億元,10個展館,地形復雜,功能齊全,是鍛煉教育中小學生的最佳場所。
三是紅色足跡游。小浪底工程開工至今,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臨小浪底視查、指導工作,小浪底工程已成為世界水利史上杰出的豐碑。
四是紅石大壩游。小浪底大壩長1667米,高160米,是中國最高、規模最大的堆石壩。大壩上的紅石塊全是就地取材,勝過云臺山紅石峽的紅色石。
五是紅色美食游。紅色食物是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多種無機鹽的重要來源。小浪底紅色食物種類齊全,紅薯、紅棗、紅豆、山楂、番茄、柿子,還有胡蘿卜、紅蘋果、紅辣椒……更難得的是小浪底浩渺的湖水里,有千萬條金鱗赤尾的野生紅鯉,有一經烹炸就通體透紅、香脆可口的黃河蝦……
“走紅色路線、觀七彩飛瀑”。濟源市小浪底“觀瀑節“不僅使游客感受到“黃河之水天上來”彩瀑橫空的壯美景觀,也能使人們受到愛國主義精神的洗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