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京城依舊“熱情”不減,最高氣溫雖沒突破40℃,但37℃的溫度仍讓很多市民不愿出門。不過這段“熱辣”天氣已進入尾聲,昨日下午,北京市氣象臺解除了高溫橙色預警,今晚還將迎來陣雨,明后天的最高氣溫都不會超過30℃。
北京告別今夏首段高溫天氣
從5月27日17時啟動高溫黃色預警,至昨日16時40分解除預警,北京此次高溫預警持續了約72個小時。
昨日16時40分,由于氣溫下降至35℃以下,北京市氣象臺解除了高溫橙色預警,持續了多天的高溫預警得以結束,也預示著今夏第一次高溫過程告一段落。
北京市氣象臺相關負責人表示,端午期間北京的氣溫呈現下坡路趨勢,今日依舊30℃以上,但是1日和2日的最高氣溫均在30℃以下,2日的最高氣溫只有25℃。今日夜間至明日京城還將出現陣雨。
河北山東等多地仍持續高溫
中央氣象臺最新監測資料顯示,昨日15時,河北南部、山東中西部、河南東北部、江蘇中北部等地氣溫仍在35℃以上,河北南部、山東中部等局地氣溫達37~40℃,京津大部地區氣溫有33~34℃。與前日相比,高溫覆蓋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和強度均有所下降。
由于高溫范圍縮小,強度減弱,中央氣象臺昨日18時解除了高溫黃色預警。但今天白天,河北東部、山東中北部、內蒙古西部和東南部、遼寧中部、云南中部、華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仍有35~37℃的高溫天氣。
今日起,江淮、黃淮等地的降水將逐漸占據主角地位,黃淮南部、湖北東部、江淮、江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 焦點
高溫天污染物臭氧超過PM2.5
由于連日的高溫和強日照,最近京城的首要污染物由一般的PM2.5變成了臭氧,昨日京城的臭氧處于輕度至中度污染之間。
這些臭氧來自哪里?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介紹,地面臭氧大部分由人為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高溫光照下二次轉化形成,氮氧化物和有機物主要來自發電廠、機動車等。北京臭氧超標主要發生在氣溫較高和光照較強烈的5至9月。從2013年監測數據看,臭氧污染最高級別達到中度污染,臭氧作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日占全年總超標日的20.1%,僅次于PM2.5。
該中心說,高濃度的臭氧會刺激和損害人的黏膜組織,如眼睛和呼吸系統,對人體產生負面作用。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介紹,臭氧污染有明顯的時間規律特征,超標時段集中于高溫強日曬的午后至傍晚。大家可以根據臭氧的實時濃度,減少或避免午后至傍晚時段的出行和戶外活動,就能有效降低臭氧對健康造成的影響。
北京一天用掉1.5個昆明湖水量
隨著5月29日北京出現40℃的高溫天氣,北京市城區供水量當天以304萬立方米突破百年歷史紀錄,超過2013年最高日供水量紀錄298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天就用掉了1.5個頤和園昆明湖的水量。
供水高峰時段出現在上午8:00-9:00,小時水量達17.2萬立方米,這相當于北京城區一小時自來水用量能灌滿約77個奧運標準泳池。
據自來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高溫是小時供水量突破紀錄的主要原因。“八點到九點這個時段生活用水量還沒有降下來,但是行業用水量又已經上來了,發生重疊導致用水量高企。”
據預測,今夏城區最高日供水量將達到310萬-315萬立方米,比去年夏季歷史最高供水量298萬立方米增加12萬-17萬立方米,接近城區318萬立方米的日供水能力極限。在南水北調水源進京前,北京今夏高峰供水形勢依然嚴峻,市自來水集團呼吁社會各界節約用水。
時間:5月30日9時 地點:農業展覽館
特警夏雄偉
負重30斤 熱了喝冰水
剛過早高峰,空氣中的暑氣已開始顯露。路人都是清涼裝束,三名特警隊員全副武裝。昨日9時,農業展覽館大門外,特警總隊朝陽大隊的三名特警隊員與上一組完成交接。未來3小時,將由他們對燕莎地區巡控,處置突發事件。
隊員們上身內穿吸汗背心、中間是袖子只能挽至肘部的作戰服、外面再罩一件戰術背心,隨身攜帶強光手電、手銬等。下著長褲,腳蹬防刺靴。有情況時,他們還要加套一件重達10多斤又不透氣的防彈背心。4層衣物加身,全副武裝下來總重量超過30斤。健康的小麥色肌膚是特警隊員的標志。由于常年在烈日下工作,他們已經固定了這種膚色。
朝陽特警大隊的副大隊長夏雄偉說,為應對高溫天氣,大隊增加了換班頻次,平均2至3個小時換一次班。而日常狀態下,4至6個小時一班。執勤過程中沒有更好的辦法,他們只能靠喝冰水降溫。即便如此,特警隊員平均每人每天仍有8至10個小時的上勤時間,上勤間隙還要保證日常的體能訓練和技戰術訓練。
時間:5月30日13時 地點:豐臺火車站
鐵路養護工侯然
巡護鐵軌 安全帽里裝冰袋
“走!”侯然起身叫了身邊7個小伙伴,8個人帶上工具開始了每天例行的鐵軌巡護。
和平常一樣,8個人要沿著枕木一步一步行走,時不時還要趴下來用眼睛觀察下軌道,查看鐵軌是否在高溫下發脹變形。放眼望去,鐵軌上可以看到一層熱浪,且兩邊沒有任何可以遮陽的建筑、植物,沒到5分鐘,八個人的額頭上開始冒出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