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四通橋附近,市民掩住口鼻躲避滿大街的飛絮。北京雖治理飛絮多年,但因抑制藥物成本高、樹種更替慢等原因,導致飛絮無法根治。
隨著春天的到來,北京的大街小巷又紛紛揚揚地飄起楊柳飛絮。從2003年起,園林綠化部門就開始對飛絮進行治理,并出臺相關綠化指導意見,不推薦北京再種植產生飛絮的楊柳雌株。但因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困難,經過多年的治理,依然無法徹底根除飛絮。
飛絮楊樹還有200萬棵
昨天的京通快速沿線,楊柳飛絮在很多地方飄散,有的地方甚至像雪花一樣覆蓋地面。這已經是北京各個地區3到5月份普遍出現的“小煩惱”。小飛絮蹭到臉上有點癢,一不小心還往鼻孔、嘴巴里面鉆,容易過敏的人對它們更是害怕。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副處長杜建軍告訴記者,在2007年進行的摸底調查顯示,當時北京地區有產生飛絮的楊樹雌株270萬株,經過近年來的砍伐、樹種更替,目前還有約200萬株。
“其實楊柳飛絮是自然現象,對人的影響也不大,但還是有人對飛絮比較反感。”杜建軍說,園林部門這幾年來也對飛絮進行了多種治理,但是從目前來看,治理效果一般。
“抑花一號”是一種給楊柳注射的藥劑,可以抑制樹體產生飛絮,需要每年注射,每次注射費用15元左右。杜建軍表示,較高的費用導致每年大范圍注射不太現實。
雄性楊柳不飄絮但難辨
目前園林部門在幼兒園周邊和各大公園等游客較多的地方,每年采用“抑花一號”注射來控制飛絮。杜建軍認為,從長遠來看,更換樹種是一種更好的選擇。楊樹、柳樹是北京本土樹種,綠化效果很好,北京的綠化不能拒絕楊樹、柳樹,“我們已要求各區縣綠化單位采用不產生花絮的楊樹、柳樹雄株。”他說,去年,北京市出臺《北京市主要常規造林樹種目錄》,其中對楊樹明確要求采用雄株。
杜建軍表示,各個區縣在近兩年綠化的樹種選擇上,還是盡可能地參照了這個目錄。隨著樹木種植不斷更替,楊樹、柳樹的雌株將越來越少,飛絮問題將有所緩解。
但是,有園林綠化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楊樹樹苗分辨雌株、雄株比較困難,在一線實際操作中很難分辨清楚,因此有意識地選擇雄株難度比較大。杜建軍也表示,目前楊樹樹苗分辨雌株、雄株還有一定難度。
【鏈接】
北京治理飛絮措施
●2009年4月,“抑花一號”注射藥水在團結湖等公園及奧運場館周邊的楊柳樹上試驗成功,這種方法成本較低,無藥害,可以達到抑制90%楊柳絮的效果。
●2013年,北京出臺《北京市主要常規造林樹種目錄》,其中對楊樹明確要求采用雄株。
●2010年4月,市園林綠化局在學校、公園等重點區域進行“移花接木”試點,先給飛絮的雌性柳樹“斷頭”,然后嫁接上雄性枝干,從而使其“變性”,達到停止飛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