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春節:文化消費喜憂幾何

                2014-02-13 14:46 來源:光明日報

                  北京地壇廟會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全國電影票房狂收14.1億元,同比漲幅超80%;全國景區共接待游客2.31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63.9億元……這些數字,無疑是今年春節期間文化消費火爆的生動注腳。

                  回顧馬年春節,靚麗數字的背后也有不少憂慮之處:廟會缺乏文化味兒,國產電影遭遇票房與板磚齊飛的尷尬境地,景區人口擁擠、交通擁堵等問題依然存在。如何平衡文化與商業利益?如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

                  肉串充斥廟會 過節怎么才“有文化”

                  “我是南方人,這是第一次逛廟會,羊肉串、涼皮、烤紅薯等小吃很多,還有不少游戲攤點,套圈、打氣槍等項目都蠻好玩的。”在北京工作的李楠今年是第一次留京過春節。從地壇廟會到龍潭廟會再到八大處廟會,李楠連續逛了三天廟會。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傳統文化的復興,廟會這個頗有傳統民俗色彩的過年方式市場火爆。然而,聚攏了大量人氣的廟會卻也遭到了不少游客的吐槽。走進北京的廟會,爆肚兒、羊雜湯等傳統小吃比較少見,而平時隨處可見的烤肉串成了廟會主角,傳統民俗表演也不多。六十多歲的“老北京”胡大爺告訴記者:“原來的廟會,品嘗傳統小吃、觀賞特色民俗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現在廟會的活動項目越來越‘現代’,與平時逛街沒什么區別,傳統文化的味道太淡了。”

                  設置越來越“現代”的廟會屢被詬病商業化痕跡嚴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分析認為,廟會遭受詬病是市場之手自發調節的結果。商家想趕在此時賺“快錢”,提供同質化商品成為大多數商家的選擇,廟會因此缺乏可看的東西,成為各式各樣的“民間超市”。要讓廟會不失文化特色,應充分發揮政府之手的作用。政府可多支持發展一些公益性文化項目。比如,馬年春節應該在廟會上推出一些具有馬年特色、普及馬文化的文化項目。

                  不僅春節廟會文化氣息寡淡,如今,似乎所有的節日最終都淪為“購物節”,傳統節慶活動式微。如何重拾傳統文化,讓過節變得“有文化”?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建議,在傳統文化的重建和恢復中,要提供更有文化內涵、群眾喜聞樂見的消費內容,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找到合適載體,讓我們找回“鄉愁”。政府要注重打造社區公共文化,倡導社區公共活動,重塑日漸破壞的共同文化社區。在選擇項目設置時,廟會、景區的管理者則應更多考量文化因素,推出更多兼具經濟價值和文化氣息的文化產品。

                  票房與板磚齊飛 “春節檔”電影如何更好看

                  “哪兒是買電影票啊,都快趕上春運了!”說起春節的看電影體驗,北京觀眾楊先生印象深刻。大年初一下午,一走進影院,楊先生就被長長的買票隊伍嚇到了:“大廳里全是人,售票口排了十幾米的隊。”無論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是成都、寧波等二三線城市,電影院都是人滿為患。春節期間,民眾觀影熱潮持續升溫。正月初一到初七,全國電影票房高達14.1億元,觀影人次近3900萬,放映場次超80萬,這些數字宣告了“史上最強春節檔”的誕生。

                  與去年《西游降魔篇》一枝獨秀不同,今年春節檔是《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和《爸爸去哪兒》的天下。兩片取得了合計達10.93億元的票房成績,占到春節檔票房總量的77%。

                  像近年來的大多數國產電影一樣,春節檔期電影在取得高票房的同時,未能逃脫被“拍板磚”的命運。不少觀眾認為,《西游記之大鬧天宮》除了炫目的特效之外幾乎乏善可陳,拍攝周期只有5天的《爸爸去哪兒》則被認為更像是一期大屏幕綜藝節目。

                  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梁振華認為,重視視覺效果和營銷手段而忽視影片內容質量的生產模式,是中國式大片的普遍問題,而這種模式如果重復套用,必然會傷害電影藝術。隨著電影工業的逐漸成熟和觀眾欣賞品味的提升,這種模式也將走向衰亡,只有重視影片本身質量,電影才有市場競爭力。

                  有影評人認為,觀眾看電影只是為了滿足合家歡的消費需求,與全家人打麻將無異。有網友表示,吃飯、打麻將等合家歡的過年習俗已經陳舊,沒意思,除了舉家旅游這樣費錢耗力的活動,過年期間適合全家一起參與的活動不多,尤其是文化活動更少,只能去看電影。魏鵬舉認為,這反映了我國當前與節慶相關的文化產品的匱乏。如何提供更加多樣、更貼近百姓生活的文化產品,是文化產業業內人士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浙江大學影視與動漫游戲研究中心主任盤劍看來,《爸爸去哪兒》的熱映,體現了電影、電視等不同媒介資源之間的融合,是未來文化產品的發展方向之一。為了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文化消費需求,文化產業的從業者要不斷創新形態,提供新型文化產品,這些跨界資源整合的探索值得鼓勵。

                  旅游成“囧途” 出行怎樣“不鬧心”

                  “全家團圓,外出過年”成為今年春節的新時尚。國家旅游局、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馬年春節全國共接待游客2.31億人次,比上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4.0%;實現旅游收入1263.9億元,增長16.4%。

                  春節期間旅游市場的繁榮,與一些新型旅游方式的興起不無關系。旅行社訂機票、酒店,私人導游全稱陪伴,旅游內容則自由安排……一些旅游機構推出了“私人定制”服務。手機上操作幾下,就能實現預定門票、租車等需求,旅游手機客戶端的普遍應用,讓出游更加便利。攜程網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來自網站和手機客戶端的旅游預訂量占近80%,來自手機客戶端的預訂人數增長超過100倍。

                  幾乎每次黃金周過后,都會有游客抱怨擁堵、人多等問題,今年的春節黃金周也沒有例外。道路上車輛排長龍,景區不僅停車位難尋,有的停車費也猛漲起來;游客爆滿,三亞“難下腳”、廈門“人擠人”等“盛況”再次出現。不少游客的春節出游再次成了“囧途”。

                  上海財經大學旅游管理系教授何建民分析說,如今,個性化更強、自由度更高的自助游、自駕游成為春節假日的主要出游方式。市民游客更青睞自駕游,導致大家都奔向心儀的旅游目的地,進一步導致國內景區城市冷熱不均,熱門線路、熱門景區再次出現擁堵。這也表明,我國有些景區應對大規模客流的接待能力仍然不足。

                  如何出游“不鬧心”?專家建議,景區在提高承載能力的同時,要做好容納量實時監控和發布,并通過預售、預約等方式控制游客數量。景區的旅游接待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內大幅提高,因此民眾出游要更加理性,考慮環保和時間成本,搜集旅游景區信息,選擇短途自駕、錯峰出游,合理規劃旅游線路,避免擁堵可能帶來的困擾。

                  映象旅游公眾微信,歡迎關注!

                責編:白丹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慢新聞

                廣西欽州一男子當街暴打妻子?警方:系謠言 廣西欽州一男子當街暴打妻子?警方:系謠言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www| 日韩午夜免费视频|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偷自视频区视频真实在线|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 中国在线观看免费的www| 日本护士xxxx视频|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漂亮人妻洗澡被公强| 回复术士的重来人生第一季樱花动漫 |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经典三级四虎在线观看|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jianema.cn| 小箩莉奶水四溅小说|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2019| 桃子视频观看免费完整| 人妖视频在线观看专区| 精品三级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聊斋 |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成人| 日韩伦理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 用我的手指搅乱吧未增删翻译|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高清伦理电影在线看|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月夜直播手机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国产一级性生活片| 课外辅导的秘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bbw巨大丰满xxxx| 天天色天天干天天射| 中文字幕无码视频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