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一山一水一商幫,尋根懷古十七房。雙虹臥波環城繞,小鎮三月花正香。”鎮海人杰地靈,也是海外“寧波幫”的重要發源地。而邵逸夫祖籍浙江,是寧波市鎮海區莊市鄉朱家橋下邵村(今勤勇村)人,在寧波鎮海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
邵逸夫人物小傳
邵逸夫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省寧波市鎮海鎮,祖籍浙江寧波。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上海商會成員,香港著名的電影制作者。多年來,邵逸夫捐助數以百億計款項,為內地、香港兩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勛銜。1977年獲英女王冊封為爵士。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1991年,美國舊金山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2003年創立邵逸夫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卓有成就的科學家進行獎勵,2011年退休。
2014年1月7日早上8時,邵逸夫爵士被發現昏迷在西貢嘉澍路清水灣大廈住所內,救護車到場將昏迷的邵逸夫送院搶救,最終搶救無效,享年107歲。
去鎮海重溫故人童年
鎮海
“一山一水一商幫,尋根懷古十七房。雙虹臥波環城繞,小鎮三月花正香。”鎮海,位于長江三角洲南冀,東瀕舟山群島,與上海一衣帶水。鎮海自古為對外交往的主要口岸,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碇港。
鎮海人杰地靈,是海外“寧波幫”的重要發源地。涌現了以包玉剛、邵逸夫和應行久等著名人士為代表的鎮海籍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外籍華人有5000余人。鎮海籍的科學家、藝術家層出不窮,生物學奠基人貝時璋、英國諾丁漢大學原校長楊福家等是26位鎮海籍中國“兩院”院士中的杰出代表,并涌現出了連環畫家賀友直、國畫家顧生岳、油畫家陳逸飛等20多名著名書畫家。
鎮海古跡眾多,沉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招寶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是浙東著名的旅游勝地。以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為主題的海防文化,塑造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偉大民族精神。建于清代道光年間的威遠城,氣勢雄偉。古海塘城塘合一,有“東海長城”之美譽。九龍湖風光綺妮,是寧波十佳新景之一。悠久的歷史在鎮海形成了敢于拼搏的海防文化、敢闖世界的海上絲路文化、開拓進取的商幫文化等傳統特色文化,并與現代都市文化相結合,構成了具有鎮海特色的文化氣息和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