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機床廠廠房改造成復古和現代風格兼具的產業園。 劉瀏 攝
隱匿在高樓大廈間的民國老廠房,銹跡斑駁的廢棄機器,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舊物什印證了這座城市昔日的產業繁華。南京市規劃局日前排出了51處工業遺產名錄,并準備定制保護規劃,為這座城市留下厚重的工業記憶。
51處工業遺址將專門保護
據了解,2010年,南京市規劃局啟動了南京工業遺產保護規劃的第一步工作,從數百處1978年前建設的工礦企業中遴選出58處工業遺產列入評估名錄。2012年,市規劃局組織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對原58處工業遺產名錄進行深入調查和核實,剔除已經拆除的和失去工業遺產保護價值的7處,將保留下來的51處工業遺產列入市規劃局歷史文化資源庫,形成可供查詢的資料信息。
在這次的規劃編制征集中,南京市規劃局要求編制單位核實這些資源現狀:包括企業是否繼續生產;廠區格局、功能布局及綠化環境;現存廠房的年代、質量、風貌、原功能、現功能;已停產企業的發展意愿以及與控規的銜接情況等等; 找出能反映該企業生產所特有的生產流程,廠區格局、環境風貌、建構筑物和生產設備等重要內容作為保護要素,明確其保護范圍,提出保護的重點和要求。
從老廠區中找出有價值遺產
南京市規劃局規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對于城市工業遺產的保護沒有專門的規定,這次集中為51處工業遺產征集規劃,就是希望能夠明確散落在這些廠區里的有保護價值的遺產,推動其中價值較高的成為文保單位,獲得法定保護地位,推動其他遺產進入文保的候選名單。記者注意到,這些工業遺產名單中包括了南鋼、梅鋼、南京煉油廠等大型企業,規劃局解釋道,規劃編制就是要從這些老廠區里找到有價值的遺產,不光是老廠房、辦公房、住宅區等,還包括當年引進的先進設備設施等,以其留存展示這座城市工業發展的足跡。
通過這一輪的集中規劃編制,一來可以摸清工業遺產的家底,二是可以引起對他們修繕保護的重視。進入了這一工業遺產名錄的遺跡,今后將得到規劃部門的特別關照,以后廠區需要進行改造時,審批部門將對其進行嚴格把關。
鏈接>>>
不少已功能置換和修繕開發
記者注意到,在這批工業遺產名錄中,不少已經進行功能置換和修繕開發,比如金陵機器制造局如今已經成為1865文化創意產業園,集聚了文創企業、藝術館等單位,并配套開發了餐飲、住宿等功能。
位于秦淮區菱角市66號“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這次也進入了工業遺產名錄。記者探訪發現,這一廠區正變身為以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為主導產業的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根據相關史料記載,這一處“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可謂中國早期機制銀幣中的代表地。當時的兩江總督劉坤一創設這一機構,開始鑄造“龍洋”。民國初年,這里被更名為江南造幣總廠,鑄造了孫中山像“開國紀念”銅幣及紀念“壹圓”銀幣。1929年造幣廠發生火災,國民政府隨后將造幣廠遷往上海,并在原地重新設立全國度量衡局和中央工業實驗所。并將清末設在北京的度量衡制造所遷來,專門制造標準器推廣全國。解放后這里成為南京第二機床廠。
在去年,隨著生產廠區的搬遷,這一老廠區角色轉換,變成了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廠區內門式起重機被安放在入口處成為一處標志物,老舊的廢棄鐵軌、消防栓、除塵器管道等也均得以保存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