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自行車,一副墨鏡,一身專業行頭。63歲的山西老農張旭光,風雨兼程,正“騎”向目的地寶島臺灣。
“我和臺灣騎友有一個2013年環島之約。”說話時,老人的語氣里滿是興奮。去年,張旭光在漠河騎行時遇到了一位來自臺灣的騎友,于是兩人約定,今年在臺灣相見,進行一次兩岸騎友的環島之行。
國慶從山西孝義出發,平均每天160公里,10天后他已穿越山西、河北、山東,到達江蘇鎮江。老人告訴記者,他計劃23日前后到達臺灣,完成環島之行后再到香港、澳門,并計劃于元旦返回山西,一路下來途經13個省,行程約15000公里。
“兩岸同根手足情深”、“景秀香江人間天堂”……,除了必備的工具和干糧外,張旭光還特意攜帶了幾條綬帶。“這是我第一次去港澳臺,到了當地,我將戴上綬帶騎行。”他說,想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
其實,這并不是張旭光第一次騎車遠行。2012年,老人便帶著騎車游遍全國的夢想踏上了旅途。歷時140多天,張旭光從山西出發到河南,跨湖北、湖南,向南抵達海南,經兩廣、云貴,從川進藏,最遠抵達中尼邊境,跨越了23個省市、自治區,獨自騎行21000公里。
起初,家人并不支持張旭光騎車遠行。像他這樣年紀的鄉親們早已在家過上了安樂日子,而他卻要出去獨自面對未知的旅程,實在讓家人放心不下。老人說,旅途中他會經常給家里打電話報平安,與家人分享自己的旅程。如今,提起自己的兒子,張旭光87歲的老母親滿是自豪。
騎行的道路并不總是平坦。一頓飯常常是一片面包,幾塊餅干。晚上,他或住宿便宜的旅店,或借宿村民家中,有時就直接在野地里鋪個防潮墊過夜。這次遠行,張旭光的自行車因路況太差已爆胎了兩次。他說,晚上沒有亮光,只能推著車子走上幾公里,直到發現路邊的小賣鋪,再借著燈光自己動手補車胎。
困難并沒有使他退縮,正如他自編的打油詩中寫得那樣,“赤日炎炎似火燒,車輪滾滾往前跑,千難萬險何所懼,美名傳送后人瞧。”
“我的身體越來越硬朗了,經過山東爬泰山時,遇到的年輕小伙子都沒我爬得快。”說起這次騎行的感受,張旭光自豪地說,一路上自己沒有生過病,就算晚上在野地里睡一宿,身體也沒有一點問題。
明年,他將騎往“全國之旅”的最后一站——新疆。隨后,他將從新疆出發到俄羅斯、歐洲……開始他的下一個目標——環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