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打工邊旅行“賺”到整個世界
有時,旅行不只是看風景,更像是一場有內容有話題的跨越。當旅行越走越遠,看的世界越來越大,會發現錢越來越不重要,這是對年少時金錢觀的一個回復。
有一種旅行,是一邊賺錢一邊旅行。
年少時,曾在一生要完成的計劃中,莊重寫下“周游世界”四個大字,又在旁邊補上一行小字,邊工作邊賺錢邊旅行???多好笑,少年時期即懂得,讀萬卷書還得要行萬里路,錢對這兩個計劃都很重要。很多年后,當我選擇背包旅行周游世界,那一行小字又出現在眼前。
每次旅行前,我都會盡量告訴相熟的報刊的同行朋友,討論盡可能出現的選題,在旅行途中,邊走邊記錄發生的樂事趣事。回到家后,將那些圖片和故事整理好,發給編輯朋友。最后,坐等稿費。
但憑稿費支撐周游世界的旅行,真的有點困難。所以,各種各樣的打工經歷,也成為旅行經歷的一部分。
每次去泰國曼谷旅行,都不忘在當地的洋人街考山路練下攤。第一次練攤,是把多余的戶外裝備擺攤賣掉,賣的錢不多但發現樂趣橫生,買的人和賣的人在一瞬間會忘記是在交易,聊著聊著就成了旅行八卦會,清邁有家客棧老板曾是個大明星,普吉的某間按摩店幾號師傅指法最好……有幾個很嬉皮的日本人常年在考山路擺攤,每天下午出攤深夜收攤,賣些手工編織的手鏈皮鏈,從那里知道有間學校需要教中文的老師,收了攤晚上還接了份微薄收入的臨時老師工作。
練的攤多了,膽子就大了,約上剛認識的美國朋友打算找個賺錢更多的工作,餐廳服務員屬小時工資,偶爾還有小費收入。美國朋友因為美國口音竟然每小時多賺3美元,直讓我悔不當初苦練口音,備作打工之用。有了夠去下一站的路費,又繼續上路,就這樣一路玩過東南亞,沒心沒肺的花了不多的錢,看了很多的風景,認識了很多朋友。
并非每次旅行都有打工經歷,但對旅行打工又有了些新的了解。非洲有家野生動物保護站一直招募志愿者,有時要面對偷獵者或救助野生動物,小有危險卻是很有意義的工作。新西蘭更是鼓勵打工度假旅行,給年輕人提供合法的打工度假簽證。這些機會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有時,旅行不只是看風景,更像是一場有內容有話題的跨越。當旅行越走越遠,看的世界越來越大,會發現錢越來越不重要,這是對年少時金錢觀的一個回復。
當身邊朋友還在猶豫要不要辭職去旅行,或旅行經費從哪里來,我總忍不住放些毒藥的話,鼓勵他們上路,只有背包走出去了,才會知道世界一直在包容我們,我們所要做的只是出發,隨遇而安,就像有句被說得俗氣的智語似的:旅行,是為了內心的收獲和身心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