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7天長假,外出旅游和在家宅著的人們頭腦中共同浮現的一是“堵”,二是“擠”,不少出游者沒有充分體驗應有的快樂,反而添了一肚子怨氣。
10月7日18時30分許,全國假日旅游部際協調會議辦公室發布的《2013年國慶假日旅游信息通報(第7號)》顯示,全國納入監測的125個直報旅游城市和景區點國慶黃金周期間共接待游客3124.51萬人次,同比增長6.8%。
國慶長假的“擠”和“堵”,使公眾對黃金周設計是否合理產生疑問,呼吁加快帶薪休假立法的聲音再度響起。
錢翊樑:帶薪休假才能解決扎堆出游
上海市人大代表錢翊樑認為,國慶節和春節等法定假日,頭尾總要搭到周末,兩假中間上一天或兩天班,確實尷尬,調換一下很正常。但一調換就經常連上七八天班,讓上班族深感疲憊,最好能調得合理些。
他認為,長假扎堆出游,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解決辦法就是帶薪休假,可以相對分散人流,人們也能按照各自興趣和工作自行安排休假,但是帶薪休假制度在中國執行起來確實有難度。
“各單位的所有制不同,有國有的、外資的、民營的,各單位對利益的考量也不相同,有的大企業推行帶薪休假,而有的中小企業一共才20多個員工,從經營者的角度的確難以安排。”錢翊樑說。
“如果真想推行帶薪休假,光靠思想上重視還不夠,關鍵要立法。”錢翊樑介紹,2008年,國務院出臺了《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但只是規定了原則上的問題,具體方案要各地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據他所知,目前帶薪休假尚未列入立法進程。
錢翊樑指出,帶薪休假立法的難度在于操作性不強。如《條例》規定“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對逾期不改正的,除責令該單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外,單位還應當按照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數額向職工加付賠償金”。
“加付賠償金,也就是在年休假3倍工資的基礎上再翻倍,這在執行上不太可能。”錢翊樑說。
鳳懋倫:長假的巨額社會成本遭忽視
上海市政協委員、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鳳懋倫從長假行政管理成本上闡述了長假制度的不合理。
“長假在較短時間里造成人口‘大遷移’,這次國慶長假全國6.98億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游,平均每天1億人次,這個數字太可怕了。”鳳懋倫說,長假集中出行帶來巨大的社會壓力,而為此支付的高昂的社會成本,卻從未納入統計。比如這次長假,上海警方在南京東路、外灘部署4000多名警力,專門維持過馬路行人秩序。
“僅這一項耗費的成本就有多少?”鳳懋倫說,全國125個景點納入測算,如果統算投入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得出的數字一定是驚人的。“長假出游所帶來的社會消費與7天里社會為之付出的成本不成比例。我們只看消費了多少,從沒算過為此付出了多少。要是這筆賬算起來的話,肯定不合算。”鳳懋倫說。
他說,長假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如何解決,有不同的說法。有人建議要增加長假的供給量,即恢復“五一”長假。“但我認為如果總在拼湊長假上著眼,這個問題永遠解決不了。”鳳懋倫指出,長假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特殊做法,不能成為社會常態。為長假把正常的休息假期節奏打亂,反而留下不少后患。長假設立至今過了15年,經濟社會發展與15年前相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長假制度到了拐點時期,應當考慮讓長假轉入正常的休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