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近年來被人們捧為養生勝地,在眾多的巴馬特產中,巴馬香豬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大哥”。巴馬香豬皮薄肉細,脂肪分布均勻,烹調時不加任何輔料都香氣撲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鄰香。七里之遙聞其味”的美譽。品嘗巴馬香豬,不禁讓人勾起對過往甘美肉香的美好回憶。
巴馬香豬肉
巴馬香豬源產于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來源于土豬,傳說它系野豬馴化而成,群眾稱之為“冬瓜豬”、“芭蕉豬”或“兩頭烏”。因其骨細皮酥,肉質細嫩,肌肉鮮紅,味美甘香,營養豐富,勝似山珍野味,因而外地人食之甚感鮮香,逐傳名為“香豬”。巴馬香豬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鄰香,七里之遙聞其味”之美稱,被譽為豬類的“名門貴族”。
由于巴馬的可滋泉山泉水質清澈、巴馬白泥富含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元素,,而巴馬也由于地處斷裂帶,導致地磁增強,因此生活在此處的生物身體發育情況好,血液循環流暢,特別健康。以上的三種外在因素影響下,巴馬香豬的營養成分高,口感好,味道佳,因此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品種,被民間稱為“七里香”、“十里香”。
巴馬香豬肉
巴馬香豬與其他豬相比,具有蛋白質、氨基酸、鈣、磷含量高,脂肪含量及熱量低等諸多優良品質。巴馬香豬豬肉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熱量、谷氨酸、膽固醇等營養成分總體優于普通家豬。
品嘗巴馬香豬,也許會勾起人們對過往豬肉的渴求。在以往生活物質條件欠缺的年代,小小的一塊豬肉已經能讓人垂涎三尺,人們少有機會能夠嘗到真正的美味。因此,人們對于當時豬肉的記憶就會停留主觀的認識上,盡管那些肉并不是真正的美味,但由于鮮沾葷腥,那份關于豬肉味道的回憶就會潛藏心中,以致現在難以找到能跟“記憶中”的豬肉味道“匹敵”的肉香。
巴馬香豬肉不僅肉質細嫩,肉色鮮紅,而且肉香撲鼻,不腥不膻,完全符合現代人對美食的追求,而且也能勾起年紀漸長的人們對肉的回憶,喚起心中對于味道的渴望。